儒学研究 | 陈赟:“内圣外王”与中国思想中的秩序结构
牟宗三突出:内圣外王“原是儒家的全体大用、全幅规模”;内圣关联着道德人格,“每一个人都要通过道德的实践,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挺立自己的道德人品”,而外王则见儒家之政治理想,“落在政治上行王道之事”;内圣就是“内而治己,作圣贤的工夫,以挺立我们自己的道德人品。‘外王’就是外而从政,以行王道。”即便如...
张呈忠评《荆公新学研究》|内圣外王的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命运
是否“内圣”很难有客观标准,但“外王”确实是可以有所界定的。余英时先生虽然高度肯定理学是“内圣外王之学”,但主要论述的还是理学家要“内圣外王”,想“得君行道”,特别是在已经“内圣”的基础上还抱有“外王”的理想,但是具体如何外王,能不能实现外王,得君之后如何行道,所行是否真正符合道,都是悬而未决...
儒学研究 | 张培高:“内圣外王”何以成为儒学之专指
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儒者以“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学。如二程弟子谢良佐在《论孟精义》卷十中谓:“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有内圣之德,必有外王之业。”尽管朱熹不用“内圣外王”而用“下学上达”来概括儒学,但就总体而言,儒家学派力推“内圣外王”已是不可挡之势。如朱熹弟子陈淳所撰《北溪字义》就认为,读书...
方太的“内圣外王”之道:文化即业务
这样的努力探究,都指向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王”,这应该就是以方太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取得成功的“内圣外王”之道!排版|米禾编辑|小米轮值主编|夏昆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学方太2022年1月,方太企业管理哲学之作《方太文化》正式对外发布。如何将务虚的文化转化为务实的经营之道,在《方太文化》书中得以...
“儒家教化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发展变迁”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李景林以《礼乐——儒家的社会教化方式》为题介绍了礼乐在儒家社会教化中的作用,礼乐教化是“内圣外王”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方式,建立哲学的义理系统;刘成纪以《赋诗断章:春秋时期的诗教》为题,介绍了春秋的诗教对中国文明的超越指引;唐文明以《从<伯夷列传>看司马迁的天道观》为题,为教化寻找天道论的根据,提出圣人作为...
朱璐|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之言说
儒家学说主要是内圣外王之学,其中,内圣的主要内容为善养心性、修为道德;外王讲的是事功,儒家主张以内圣之修为而取得事功的成就(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如周桂钿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一书中指出,"外王就是政治哲学"。儒家内圣思想的某些元素,如格君心之非、儒生的仕道取舍、政治气节、为天地立心的自道意识、民胞物与的价值关怀等...
正心以为本 修身以为基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里孔子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层层递进的三重境界:修己以敬是指修养身心,保持严肃恭谨的态度;修己以安人是指修养身心,让自己来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到安定快乐;修己以安百姓是指修养身心,使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这三重境界正是儒家“内圣外王”思想...
陈士银:明代儒学对今天世界启迪几何?
明代儒学以王阳明为第一流代表,他既开创了足以匹敌程朱理学的阳明心学,又立下了平定宁王叛乱这等盖世功勋,在整部中国儒学史中,王阳明都堪称内圣外王的完美典范。“王阳明的微笑”背后有何儒学意义?公元1529年初,王阳明弥留之际,露出一丝微笑,留下遗言“此心光明,复何言”。他既是一位儒者,又被奉为一代名将,...
40岁才明白,原来大成者一生都在修这4个字
内圣外王最早出自于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后被儒家发扬光大,是古圣先贤追求的最高境界。能达成之人必是内外兼修之人,必是能做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自己,亦能做好“修、齐、治、平”的事业。这是林政易...
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家江西陈氏,凭什么被“封神”?
陈宝箴深受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影响,为人刚正不阿,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甲午海战以后,陈宝箴严厉谴责李鸿章“极知不堪战,当投阙沥血自陈,争以死生去就,如是,十可七八回圣听。今畏塞责,望谤议,举中国之大,宗室之重,悬孤注,戏付一掷”。当李鸿章从日本返回天津时,众人议论李会再次出任直隶总督。正在天津督东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