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目录
摘要:侯外庐先生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对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作出合理的解读,指出中国古代走了“家族—国家”的维新路线,与西方古代“家族—私产—国家”的路线不同,并对维新路线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作了分析、说明,将中国的历史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用中国的材料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具有方法论的...
中华美学传统在现代的曲折展开与更生
清末民初至五四时期,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入西方美学学科制度而创构中国现代美学,以及同时重构中国古典美学传统。随着西方美学学科制度从日本和欧洲引进,“美学”“三界革命”“文学革命”“美术革命”和“以美育代宗教”等现代美学和文艺思潮相继掀起。与此同时,王国维、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等也借助西方哲学和美...
新刊|《文学评论》2024年第5期目录、摘要及编后记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对“现代中国文学传统”的探索,对现代文学中所蕴含的中国经验的总结,以及对研究范式和话语形态的凝练,构成了一代代研究者的叙事主轴。在构建“现代中国文学传统”的过程中,研究界对“五四”的重估,对“现代民族国家文学”的语言形式和审美范式的重塑,以及对中国革...
「MONTAGE 以幻制幻」研讨会论文征集|美学|解构|语境|蒙太奇|现代...
《蒙太奇展》是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主导策划的研究性展览,拟于2025年开展,由十余家知名国际院校与机构联合研究策划与协同举办。展览拟通过呈现1910年代至今的原作及当代创作,理清20世纪初萌发的蒙太奇思潮及其历史时代性线索、阐释其跨时空发展路径上的核心概念,进一步提出其对当下视觉官感和文化认知转变的...
重庆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计划(2024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四个部分,以经典作品、作者为线索,主要讲授不同时代文学理念、文学思潮的兴替,以及文体和创作特色的演变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中国文学自先秦到五代的发生发展历史,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深入理解中国传统...
...之力与警世之功 ——评《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启蒙"文学思潮史》
重返历史现场,探究晚清以来中国文学的警世之功,是《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启蒙"文学思潮史》在学术内容生产的贡献.相比之下,这部体大思精的学术著作同样起到更新学术范式的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学科建设,"思想淡出,学理凸显",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界并非缺少介入研究对象的方式,而是困于学术路径的杂多无章.辨...
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篇华美乐章
在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上,曾涌现一个星光熠熠、成就非凡的广东音乐家群体:他们以“中国现代音乐之父”萧友梅(广东香山人)为核心,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中国音乐美学开创者”青主(原名廖尚果,广东惠州人)、中国第一位享誉国际的小提琴家马思聪(广东海丰人)、著名音乐教育家陈洪(广东海丰人)和林声...
中国现代美学中的美育德育融合论
审美功利主义是针对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思潮的双重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审美功利主义把思想文化和人心养育联系在一起,并由此使中国现代美学具有人的心理本体建设的人文精神。它一方面主张审美、艺术独立,另一方面又把审美与道德内在联系在一起,主张凸显审美和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纯洁情感、养...
国民艺术运动:滕固与20世纪中国“社会美育”思潮
近代中国“社会美育”理念的早期建立与传播,是中华美育精神内涵现代性转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派学者对于国民大众“社会美育”运动多有探索和实践,滕固是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学研究领域的奠基学者之一。自青年时代开始,他就深受20世纪中国文化界“文艺大众化”思潮与近代欧洲公众美育理论的影响,逐...
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在中国
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宗白华也曾留学德国,攻读过哲学和美学。在著名的《美学散步》中,他明确地提及李格尔(AloisRiegl)的“艺术意志”这一概念,并以其解释中国绘画中没有应用西方透视的原因。谈到文艺复兴与古希腊艺术的差别时,他的确提起过文艺复兴的“绘画的风格”和古典主义的“雕刻的风格”。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