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朝时期,科举制度下的儒学文化,演进与政治精英发展。
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科举制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大量官吏来源,扩大了封建统治阶级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的力量;第二,科举制使官员来源扩大,科举考试也成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第三,科举制使封建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科举考试成为科举取士的主要标准;第四,科举制强化...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在那个朝代兴起的,又在哪一年被废除的?
科举制的出现,使得庶族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公平竞争进入仕途,从而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科举制也促进了吏治发展,因为有了竞争,官员们不敢懈怠,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科举制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在欧洲启蒙运动期间,中国的科举制受到了广泛赞誉,被视为一种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法国、英国、...
左权的影响力有多大?牺牲后毛主席为其特批一规矩,至今无人更改
1905年,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这一年,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日俄战争的结束让日本以新兴强国的姿态进入国际舞台,为其后来侵华埋下了伏笔。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年代,左权诞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左权的童年并不平顺。他出生不久,父亲就离世了,留下...
赏读|《近世基层治理及制度变迁》:官民之间 士绅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士绅的家人、亲属虽不会获得士绅身份,却能借助士绅的地位获得影响力,甚至士绅的仆人也可能利用主家的影响力从事非法活动。即便如此,在科举制有效运转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仍可以有效约束士绅的行为。比如,地方政府会对生员的品行进行监督与评估,如果发现其有违法之事,则可以剥夺其身份。一般而言,这项职责由负责地方学校...
中国可以没有秦皇汉武,但不能没有黄巢?种姓制度差点在华夏成型
第三,科举制度这可是针对士族制度的杀手锏了,自从有了科举制,无论是寒门子弟,还是穷苦的普通人,只要读过书,有知识,那就完全可以通过考试去搏一搏。万一搏赢了,那就是鲤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了。为此这直接威胁到了五姓七望在官场的份额,的确对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南宋科举与徐谓礼家族兴衰
嘉定癸酉是宋宁宗嘉定六年,即公元1213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有出身”是指通过科举入仕。在2392名京朝官中,考试当官的有975名,占比40.8%,其余为各类荫补官,共计1417名,占比59.2%。可见荫补在当时具有重大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徐谓礼走门荫捷径,是有迹可循的。大哥徐谓仁,仰仗父亲的光芒,当上从九品的迪功郎,具体看管台州当地...
洪秀全四次科举皆落榜,看完他的书法,就知道他为啥秀才都考不上
其次,科举考试的机会有限。每次乡试只录取极少数人,这意味着大量有才能的人被排除在外。洪秀全虽然连续参加了三次考试,但每次都未能如愿。这种有限的晋升渠道,无疑加剧了社会矛盾。再次,科举制度与地方势力的勾结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在洪秀全的时代,很多地方官员和乡绅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干预考试结果。这种不公平的现象...
古代“高考”原来这么难!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是知识分子绕不开的经历,学子唯有通过考试考取功名,步入官场,改变自己与家人命运,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科举考试就有这种影响力,高考制度是在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它们各自有着时代的影响力与区别。虽然科举制度和现代高考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核心理念——选拔优秀人才,却...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科举制度的出现,也为底层社会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即使是出身贫寒的人,只要通过考试就有机会晋升为“大人物”的存在。除了对人才的选拔之外,这个制度也对皇权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其选拔制度诞生之前,世家大族占据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连皇帝都必须依靠这些氏族的支持。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派大量去日本的留学生,却成清朝的掘墓人!
面对西方列强的打压,日本政府也不是无动于衷。日本的天皇与最高军部等朝野上下也都普遍认为,日本为了扩大在世界影响力,应该与大陆的中国结成联盟。而且,伴随着俄国在朝鲜的扩张势力,在中国强租大连、旅顺,使日本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日俄矛越来尖锐的形势下,日本也想极力拉拢中国,借此扼制沙俄在中国的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