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为利》中西方财政体系有哪些不同?我们为啥会走向土地财政
而所谓的财政体制,其实就是钱和事两条线,钱给的不够,事太多,那么这级政府的财政就会出现赤字,没能力提供公共服务。反过来,如果给的钱够,事不多,那么当地的公共服务就会比较好。为了平衡全国的状况,在财政上,我们也搞了转移支付,简单来说,就是从有钱的地方拿钱出来,补贴那些穷的地方。维持财权和事权的平衡。可以...
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全面深化改革
2.2.土地财政下滑后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加剧的矛盾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在土地财政持续走弱的背景下愈发凸显。2021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出清,地产需求侧的疲弱导致卖地收入下滑,而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下,中央只能通过不断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方式促进地方“适度开展超前基础设施建设”。出现这一现象...
从303亿斤小米到41万亿,中国国家财政爬坡过坎底气有多足?
当前,应该坚持并优化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同时要进一步革除体制机制中的弊端,比如说基层和地方财政困难、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以及土地财政短期行为等问题。观察者网:回顾我们过去75年的发展,财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认为我们过去70多年未曾遭遇重大财政危机,是否因为我们在某些方面做对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贾康:论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信息管理复杂程度等事权属性,清晰界定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教育、科技研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粮食安全、跨市县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防范和督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被明确规定为应适度强化的省级财政事权,此外,“直接...
三十年来,对分税制改革的三个误解
第三,从支出方面来看,土地出让收入没有用在造成财政压力的支出类型上。如果财政压力是土地财政的原因,那么,当地方政府获得土地出让收入之后,应该优先用于地方政府事权范围内的、存在支出压力的科目上,比如,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包括教育、社会保障等。但实际上,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并不完全由政府支配,其中80%左右实际...
土地财政是如何改革的,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
但从1993年起,土地出让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专款专用(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土地财政繁荣期财政包干制对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促进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一些弊端:一是地方财政收支基数及分成比例的核定缺乏客观性,地方为包干事项与中央讨价还价,央地财政关系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二是强化...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国家则通过出让这些权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用于补充财政预算。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呢?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对土地出让的依赖。国家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用于各种商业应用和社会服务。国家通过出让这些数据资源的特许经营权,可以获得一次性的收入,也可以通过分成或者...
摆脱土地财政过度依赖需实招硬招:改革完善土地相关制度和政策
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有很多弊端。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而言,土地出让时的高溢价,导致地王频现,地价上涨自然推高房价。地价与房价不断上涨,金融杠杆持续加码,房地产市场积累泡沫,风险持续加大。地价和房价持续上涨,也导致房地产市场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资金过度向房地产行业集中,对于实体经济会产生一定挤出效应,影响经济发展后...
雄安如何实现“绝不搞土地财政”:开发商不再获得土地使用权
变土地平衡为城市平衡,变政府争利为让市民获利,变产权少数人拥有为社会共有,雄安新区或将再造一套新的城镇化红利分配机制。日前,雄安新区定了三条原则,“绝不搞土地财政”“一定考虑百姓长远利益”等内容格外引人关注。不过,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不搞土地财政,哪来资金推进城市建设?征地一次性完成,农民怎么长久获益...
土地出让收入锐减28.7%,国企、央企冲在前头救急!土地财政困局谁能...
土地财政根源尽管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但一边倒向否定土地财政,也有失偏颇。从制度层面上看,基于一级土地市场垄断的土地财政制度是人类经济史上独有的,是中国的制度创新之一。如果有中国模式,首先就是1949年后的国家土地模式,即确立“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土地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