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音 | 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发自泠然独往之趣,归结到社会人事之理
苏轼在大自然中领悟的理趣,在生活中又往往转化为忘却俗累、适意自足的人生哲学。如《独觉》诗:“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翛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浮空”二句虽用《华严经》和道家元气论的语词,但写的是炉边取暖时,在默...
苏轼人生哲学家:12首绝句,句句含情,字字生香,篇篇富含哲理
他在诗中并未拘泥于细节刻画,而是以宏观视角捕捉西湖的神韵,使之超越具体景致,成为一种象征,承载着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宇宙和谐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任职杭州通判期间,苏轼亲历西湖四季风情,无论是波澜不惊的宁静之美,还是风雨交加的磅礴之美,抑或是雪落湖面的清冷之美,乃至雾笼湖上的朦胧之美,无一不深深烙印在...
国学论谭 | 方笑一:苏轼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趣味
在我们所熟悉的《初到黄州》一诗中,苏轼曾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这当然有自嘲的成分,没想到两年之后,苏轼还真的到了“为口忙”的境地,要种稻,又要种枣,又要种栗子,才能养活家人。到了元丰五年(1082)的时候,苏轼已经逐渐适应了黄州的生活,于是就写了一些比较超然豁达的诗,有一首诗的题目特别长,叫《正月...
南宋孤独的诗人,总以为杨万里是田园诗派,他以"活法"妙悟人生
虽与王安石、苏轼等前辈在入佛的方式上不一样,但是杨万里与僧道的交往其实也很密切,在他的诗歌中与僧道应酬之作不在少数。另外,杨万里有诗题名为《梦亡友黄世永梦中犹喜谈佛,既觉,感念不已,因和梦李白韵以记焉》,从字面上看,即可知杨万里与朋友是常讨论佛理的。透破参悟出自佛语。佛家有破三关之说,是...
东坡缘何爱陶诗?
这里的“熟视有奇趣”,是指陶渊明的诗极有思致,含蓄而隽永,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是指陶渊明这类看似寻常散缓、通俗浅显的诗句里,处处掩映着他随缘自适的思致和理趣。这都是最能引起东坡共鸣的地方。如苏轼居儋期间所作的《和陶拟古九首》其四——...
思想者|李贵:“唐音”之外又创“宋调”,宋诗体现出哪五大魅力?
传统诗学讲究“诗可以怨”,诗歌情绪以悲哀为主,甚至“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诗则既消解悲哀,化牢骚怨愤为旷达自持,以苏轼诗最为典型;后进一步发展出“诗可以乐”的创作潮流,用愉悦戏谑的悠然自适补充完善了中国诗学的心理功能(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关于宋诗的“乐”主题,我们读南渡诗人曾几的七律《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浙江省百校2024届高三1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苏轼在这里强调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应该按照事物本身来描绘刻画事物的形象。再有,崇尚理趣在苏轼的题山水画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苏轼题山水画诗反映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充满了理趣,借“画”说“理”的同时,注重审美趣味的艺术阐释。如《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正念诗歌 | 苏轼写给儿子的最后一首诗《观潮》
释义:庐山烟雨风光与浙江的钱塘潮,都是闻名天下的胜景,多少骚人墨客为之倾倒,挥毫泼墨(如同现在人生必去十大景点之类),这等名震宇内之宝地不亲自去见识一番,是会抱撼终身的。可是到过之后,却发现没什么特别,依然是庐山烟雨与钱塘浪潮。这是一首广为引用的理趣诗,形象地展示了未悟与悟后的境界。青原惟信禅师...
理趣诗,不仅是哲理和诗情的统一,还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
充满理趣的诗,早于《诗经》就已有之,“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见《小雅·十月之交》)就形象地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之理。陶渊明、王维、苏轼等大诗人,都留下许多充满理趣的诗作。在古典诗歌史上,理趣诗别具一格。理趣诗,不仅是哲理和诗情的统一,还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一面是抽象的...
苏轼最有哲理的一首诗,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常说诗到唐朝,已经写尽了,但是这个说法是不客观的,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唐人未到之处。唐诗重情致,宋诗重理趣,即宋诗喜欢在诗歌开解中寄寓人生哲理,所以宋诗中有很多哲理深刻的诗歌,其中最具代表的,也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苏轼的《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最有哲理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