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和...
此外,本次普查的时间基线是2020年12月31日,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减灾能力都在随时间不断变化,灾害风险也随着变化,开展常态化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势在必行。我们已经建成了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10个行业建立了行业数据库,31个省级也都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我们将对这次普查工作进行...
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将对你产生哪些影响?
在此次普查过程中,中国气象局完成了1978年至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337个市、2764个县和86个特殊区划范围的10种气象灾害过程的致灾数据收集分析,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梁丰介绍,形成了32类致灾因子数据,总计条数664万余条。研制了20余万份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产品,形成了有5000多个全国性重大气象灾害历史事件组成的...
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丰硕
国家基础数据库数据资源丰富,包括23种致灾因子数据、27种承灾体数据,以及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防治区划成果数据等。一些地方和行业还结合工作实际,扩充了包括实况气象信息、水文信息、地震信息等在内的常态化业务数据。国家级综合库已经存储了超过17亿条各类风险数据。吕红频介绍,数据库以“服务业务”为导向,通过...
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基本完成
据吕红频介绍,“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项任务基本完成。整个数据库由1个国家级综合库、10个国家级行业库和31个省级数据库构成,基本做到了‘技术标准统一、分类分级管理、纵向横向联通、共建共享共用’。”国家基础数据库主数据资源丰富,包括23种致灾因子数据,27种承灾体数据,以及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防治区...
摸清底数!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
“中国气象局完成了1978—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337个市、2764个县和86个特殊区划范围的10种气象灾害过程的致灾数据收集分析,形成了32类致灾因子数据,总计条数664万余条。研制了20余万份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产品,形成了由5000多个全国性重大气象灾害历史事件组成的数据库。”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梁丰说,通过对这些...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发布 用好普查成果 发挥...
“中国气象局完成了1978—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337个市、2764个县和86个特殊区划范围的10种气象灾害过程的致灾数据收集分析,形成了32类致灾因子数据,总计条数664万余条(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研制了20余万份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产品,形成了由5000多个全国性重大气象灾害历史事件组成的数据库。”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梁丰说,通过对这些...
气候变化灾害加速,需全面检视城市的适应能力|底线城市
模糊的城乡分界,对应更为多样的承灾体;频繁且多变的致灾因子,作用于这些承灾体,产生更加纷繁复杂的灾害类型。郝南认为,可以将人类聚居处视为类似人体的系统。一地遇到自然灾害,好比一个人生了病。不同的病因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其治疗和恢复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国际大科学计划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
不同国家和区域致灾因子、承灾体脆弱性、灾害风险的刻画。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IRDR工作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IRDR中国国家委员会”),对震区地质灾害进行了10余年的持续跟踪研究,首次将地质灾害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结合,深入剖析了地质灾害在不同阶段(应急、灾后重建与恢复阶段)对社会、经济与灾区人民的灾后恢复...
打好防范极端天气下地质灾害的“硬仗”
二是没有及时评估致灾因子(暴雨)的显著变化对风险的影响,在泥石流监测预警方面有待加强,实际上泥石流从孕育到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是可监测可预警的。三是应对重大灾难的能力不强,救援力量、救援装备严重不足,救援活动、灾后社会管理多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出现罪犯猖狂抢劫人们随身财物的现象。四是城市生命线韧性不...
中国发布丨房屋建筑首次有"数字身份证"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此次普查的时间基线是2020年12月31日,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减灾能力都在随时间不断变化,灾害风险也随着变化,开展常态化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势在必行。”郑国光表示,我们已经建成了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10个行业建立了行业数据库,31个省级也都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将对这次普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