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进入门诊,“幕后英雄”走到“台前”|世界麻醉日
耳听八方”密切关注手术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手术后,外科医生可以休息,麻醉医生仍然要等待患者苏醒;如果有重症患者,可能要待到晚上12点后才能下班;随着“疼痛综合管理”政策的实施,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还新增了门诊疼痛管理及舒适化医疗…
“看不见”的基层麻醉医生,在历史与现实中沉浮
2019年11月,上海麻醉医生姜金健因心脏骤停去世,年仅30岁;2020年3月,湖北省枝江市人民医院麻醉医生董天突发脑血管意外去世,年仅29岁;2022年4月,深圳麻醉医生潘传龙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4岁。猝死事件频发的背后,是麻醉医生共同面临的“三高”困境——技术要求高、风险高、工作强度高。而当麻醉医生身处基层...
麻醉医生进入门诊,“幕后英雄”走到“台前”
耳听八方”密切关注手术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手术后,外科医生可以休息,麻醉医生仍然要等待患者苏醒;如果有重症患者,可能要待到晚上12点后才能下班;随着“疼痛综合管理”政策的实施,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还新增了门诊疼痛管理及舒适化医疗…
手术时,麻醉医生都在干什么?
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大自媒体平台上手术室的小段子,大概就是说当麻醉医生坐在凳子上悠哉地看着监护仪屏幕时,手术医生是最轻松的;当麻醉医生突然站起来,走到监护仪旁边皱起眉头,那么手术医生就要开始紧张了;如果麻醉医生这个时候再叹口气,手术医生就要“瑟瑟发抖”了。段子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有几分确切,不难看出麻醉...
这一次,希望大家看到不一样的麻醉医生??
在北京和睦家医院,麻醉医生不再只是“幕后”群体,而是走到“台前”,不仅把颊针技术应用到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还积极科普麻醉知识。与此同时,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产妇可以不必忍受10级疼痛、儿童不用因为怕痛惧怕牙病治疗、胃肠镜的检查也不是令人畏惧的代名词。“舒适化医疗”已经成为和睦家医院的特色。
你所不知的医生④丨麻醉医生:台前幕后的“醉”美守护者
王胜告诉记者,麻醉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打一针完事”那么简单(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所有的麻醉医生都要参与术前访视,通过病史询问、指导患者配合麻醉、了解手术特点,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后,麻醉医生也会进行术后访视,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和镇痛效果。
【医生·医事】麻醉医生:医院里的“幕后英雄”
麻醉医生用可弯曲支气管镜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为减轻患者疼痛,麻醉医生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区域神经阻滞。手术后的麻醉苏醒环节同样不能掉以轻心。麻醉医生护送术后病人进麻醉复苏室。麻醉师默默守护,直到每一位手术患者平安苏醒。全麻苏醒期的体查评估是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麻醉医生的另类“慧眼识珠”
在超声显像下,麻醉医生能动态地观察到需要麻醉的神经被麻醉药包绕,可以清楚地看到置入病人体内的导管和穿刺针的位置,减少麻醉穿刺和插管带来的损伤,麻醉效果更为确切。近几年,随着超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能比较清晰地显示表浅的神经结构,在区域麻醉阻滞技术上独领风骚。
终于明白为啥麻醉医生快没人干了
可如果迎面走来一位脚踏凌波微步,满脸油,黑眼圈,浑身散发可能比病人先一步昏古去信号的医生……你可以嘀咕一句“麻醉医生打完一针就坐着玩手机”,看他会不会瞪你。是的,跑起来的麻醉医生,猝死的新闻很多。今年初,45岁的医学博士、麻醉医生朱翔去世了,10万粉丝缅怀,引起过一场关注。
终于明白为啥频发麻醉医生猝死了
01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他们的决策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与否。02然而,麻醉医生面临着严重的短缺,根据2022年的数据,我国仅有8万左右麻醉医生,而欧美国家的普及率在80%以上。03频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人少活多,麻醉医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手术,同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