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的“三方布置”是否真的能平辽东、救大明?
首先,熊廷弼提出的“三方布置”对明廷而言并不重要。
熊廷弼的三起三落
赴山海关任职后,熊廷弼为实现三方并进的战略,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广宁巡抚王化贞不听熊廷弼的号令,首先攻击镇江城(今辽宁丹东九连城镇),取得了胜利。熊廷弼得知后,却认为王化贞为了眼前的小利过早地将三方并进的战略意图暴露出来,将使辽南四卫(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的金州、复州、盖州、海州四处卫所)的势力被努尔哈赤反...
熊廷弼死得“冤不冤”,又因何而死?
首辅叶向高劝谏天启考虑熊廷弼能力(说他比王化贞强)给予宽宥时,天启反讽“熊廷弼走得快,果胜”。在明朝“丧师、失土”一直都是重罪,处罚非常严厉。如嘉靖朝俺答汗入寇京畿,为此负责的兵部尚书丁汝夔被斩首弃市。万历援朝之役中,兵部尚书石星力主议和,导致前线防备松弛而大败,石星因此被革职并瘐死狱中……除此之...
天启在“熊廷弼之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十四日,周朝瑞再次奏请给予熊廷弼守关戴罪立功的机会,叶向高票拟同意并称熊廷弼(能力)胜于王化贞。结果天启没有同意并嘲讽,“熊廷弼走得快,果胜”。这事儿经内侍传到外廷后,攻击熊廷弼的声音就逐渐多了起来。十五日,叶向高的两个学生徐景濂(浙江道御史)和马逢皋(广西道御史)分别弹劾“熊廷弼罪拟未当…仅仅削...
广宁之战:明朝14万大军,却输给了6万后金大军
就这样,王化贞在缺乏客观性的情况下制定了政策。其实,王化贞本身也难以保持客观,因为大明的主要核心都持这种观点。如果换上像熊廷弼这样稳健的巡抚,明朝肯定无法忍受他的隐忍,最终还会换成更为激进的巡抚。相比之下,王化贞至少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或许还好一些。说实话,王化贞在道德上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地方。作为首...
熊廷弼之死:东林党与阉党“合谋”之下的“士道悲歌”
王化贞的对策得到了朝堂认可,自然也得到了兵部尚书、东林党人张鹤鸣的鼎力支持,而熊廷弼不但得不到一兵一卒的支援,而且所请的官、兵、钱、粮全被驳回,“三方布置策”实际上根本没有实施,史载:“广宁有兵十四万,而廷弼关上无一卒,徒拥经略虚号而已(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延绥入卫兵不堪用,廷弼请罪其帅杜文焕,鹤鸣议宽之。廷...
熊廷弼堪称一代良将,抵御努尔哈赤有功,为何却被明朝处死?
辽东巡抚王化贞驻守广宁,指挥着十几万军队,而熊廷弼名为经略,却只能驻守山海关,能指挥的军队只有五千人。熊廷弼主守,王化贞却主攻,甚至扬言,“愿以六万兵进战,一举荡平(后金)”,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执,而兵部尚书也站在王化贞的一边。就在此时,努尔哈赤发起了广宁之战,王化贞指挥十几万大军,却不堪一击,很快就...
熊廷弼和王化贞的“经抚不和”是怎么折腾出来的
与会八十一名官员,明确支持王化贞的27人、不置可否(中立)的52人、支持熊廷弼的只有2人。不是觉得大明可平推女真,只是觉得万一王化贞就成了呢……这并不是无根据的猜测,萨尔浒时朝廷逼迫杨镐冬季出兵、熊廷弼初任经略稳守河东却被弹劾下课、袁崇焕能用五年平辽“俘获”崇祯、崇祯强命洪承畴出兵……面临省钱诱惑...
“九霄环佩”掀起了“古琴热”,究竟是谁发明了古琴?
熊廷弼最后一次被启用时,赴辽东前线,冯梦龙可能入熊幕,随明军也到了辽东。天启二年(1622年),“素不习兵”的巡抚王化贞不听熊廷弼的意见,导致惨败。熊、王被打入死牢,未立即执行。次年,《警世通言》出版,写知音故事,即岳飞《小重山》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之意。
东林还是阉党,谁才是杀熊廷弼的真凶?|文史宴
支持熊廷弼的有阁辅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御史江秉谦、给事中甄淑、给事中刘弘化……而熊廷弼的对头变成了浙党大佬阁辅沈??、兵部尚书张鹤鸣、以及广宁巡抚王化贞,在他们背后出谋划策的还是姚宗文。形势比人强,熊廷弼不得不再度横跳到东林门墙,只是这一次熊廷弼再也走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