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沉渣的泛起”——从语文名师的一堂公开课说起
日前,国内语文界某位女性名师在长沙开设公开课,执教的是莫怀戚的《散步》。该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儿子、父亲和丈夫的三重身份,带着孩子、老母和妻子去散步,但究竟是走一条小孩子喜欢走的小路,还是老母更想走的大路,产生了不同意见。在这过程中,习惯于听“我”话的妻子没有发表意见,最终由“我”来决定走...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附各年级阅读考试方向),超全整理!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可算做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全方位地表现主题。十一、记叙线索(一)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新2)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简爱》
《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这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采取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态度,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小小说诠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书中弱小的简爱不仅具有坚...
2024年四川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展现了高山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这种叙述方式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作者还通过其他人物的回忆和讲述,从不同角度呈现高山的形象,使得故事更加立体和丰富。此外,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8....
广西来宾市2023-2024学年高三3月联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寻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看寓言故事,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小学生别错过
关键词:阅读理解、培养思辨能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和别的寓言故事书不同的是,本书里的每一个寓言都采用文言文原文+出处+第一人称翻译的白话文+思辨小课堂+想一想这样的结构。重点是思辨小课堂和想一想这一部分,它是这套书独有的特点,有拓展有分析,是可以触发孩子的思考和提问的,这是儿童阅读里面很重要的环...
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则是国别体史书。C.中国文化中注重对人的称呼,在古代“公”“卿”“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称呼普通百姓则是“布衣”“白丁”“匹夫”。D.“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告失败。”这是一个...
关于《大青树下的小学》
这篇短小的散文,后来发表在上海的《小朋友》杂志1986年第1期。十几年后,它被选进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改名为《我们的民族小学》,叙述人称从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2018年成为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改名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至今仍在使用,为亿万小学生所熟悉。
高考语文命题啥特点?权威解读在这里
材料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参与、共同记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