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恒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从反思到行动:当代中国史家的作为...
这话是对的。在我看来,我们的学术研究也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软实力跟硬实力是相对应的。我们的区域国别研究,包括以往的专项的国别研究,迄今为止尚未产生有世界影响的巨著,这是事实。”(《访南大王逸舟教授:如何让区域国别研究工作有意义?》,《文汇报》2024年5月21日)况且,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材料、我们的认知还...
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源泉的作用
在人类文化史上,每一个形成文化高峰的时代,都是将对传统的尊重与新的创造交融为一体的时代。正如19世纪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在论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所认为的那样:“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强有力地确立起...
历史学家的案头书,在这里看见历史学的过去和未来
经济史作为民族国家史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在德国、英国和其他地方建立起来;1860年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出版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专注于文化史的研究,描述的是趋势,而不是叙述事件;十八世纪欧洲有一种要求关注法律、贸易、特定社会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时代精神”的国际化现象。
侯树栋:中古欧洲与中古世界——历史多样性统一视野下的探讨
共同的联系把犹太人和穆斯林联结在一起,无论他们生活在欧洲还是地中海世界的其他地方。”论者强调要注重从“横向”视角书写欧洲史,提醒人们警惕“纵向”的,也就是“直通车”式的欧洲史观,主张从不同文化间的交往及文化多样性认识欧洲史,避免把欧洲史与拉丁基督教遗产...
“世界历史”的内与外——欧洲近代政治史观下的审美启蒙难题
认识到人性之恶的政治现实,却并不以此来问责关于美好政治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不用过度美化的哲学理念来掩盖政治现实,这就是布克哈特式史观的特征。可以说,这种文化史在面对“世界历史”时,理应做到“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境界。据说,中国近代思想家对待“竞争”——“世界历史”之根本逻辑时,往往采取两分...
《探索与争鸣》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部分获奖论文摘要
让现实的归现实,理想的归理想,是布克哈特式“文化史”的基本诉求,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既能“入乎其内”冷静洞察“世界历史”之秘密、又能以中华传统思想给予“出乎其外”回应的智识人的基本诉求(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近代思想家对待“竞争”——“世界历史”之根本逻辑——时,往往采取两分的态度,即“对内讲和,对外讲争。”这种“内”...
刘小枫:新史学、帝国兴衰与古典教育
即便他从某个日本学人那里辗转得知兰克史学的某些观点,他也未必意识到兰克的古典史学对中国新史学的意义。否则,“极敏之眼光,极高之学识”会带他深入认识兰克史学,说不定还会循此追根溯源了解西方史学的古典传统。[28]事实上,不仅梁启超没有,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智识人都没有致力于认识西方的...
“把革命带回来”:社会学新视野的拓展
陈寅恪的史观可概而言之为“文化史观”。他所谓的地域社会集团分析和世家分析,他对政治制度史渊源的分析,都落足于文化。正是着眼于文化的传承,陈寅恪看到了汉唐以来尚武民族以及佛教对华夏文明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如何“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华夏民族之文化,历经数千载之演进,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