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
它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环保意识能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引导可持续生活方式:环保意识可以引导人们采取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
郭兆晖: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与经验
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的资源节约城市,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环境保护到ESG,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和ESG?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脱胎于环境保护。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又称《布伦特兰报告》。报告结合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核心要素,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型2015年,联合国宣布了17个可持续...
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海和谐共生具有重要作用。坚定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是各国共同的责任使命。中国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推动者和积极行动者,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关乎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多年来,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统筹协调开发和保...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附全文)
一、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关系国家兴衰安危。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关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不断深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持续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
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发展思考
②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水利新质生产力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统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水平治理,有利于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水资源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两会·读懂中国)
“筼筜湖以及厦门整座城市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对中国的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认识。”《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表示,厦门通过截污清淤、搞活水体,使筼筜湖的水质显著改善,如今筼筜湖风景如画,成为厦门市民的骄傲,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
研究| 胡鞍钢 黄鑫:中国式现代化与绿色发展
共生现代化,概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来源,突出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划分人与自然关系从生态赤字走向生态盈余的不同时期;总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根本性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基础性问题和尚未缓解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进而提出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理论脉络与实践路径
(五)深刻认识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面临着全球性挑战,如何减轻人类对海洋的压力,推进海洋资源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