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榨取与国家的兴衰 | 编辑部读书笔记
比如对“制度决定论”的迷信,使中国在五十年代狂热于国有化、公社化,在九十年代及其后热衷于私有化。问题:忽视了制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演变,受特定的历史情境中的影响。例:英国的工业革命期间,新兴的工厂制度和劳工关系迫使社会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型,以更好地支持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难读的书还要读吗?怎样看待碎片化阅读?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人物为...
第一,首先要去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还要了解西方历史的演变。如果不了解历史,不能植根于历史的沃土,那么读什么样的书都不可能深入,只能在浅层次徘徊。在阅读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温如敏教授所讲的“1+X”阅读法,比如在阅读《论语》的时候,我就要找到它的一些相关的注本,如朱熹先生的《四书集注...
张晓刚 成功的边缘人 | 封面人物
2019年,在保留画面大结构的同时,张晓刚把三联画做了大幅改动,人物、记忆物件变多,逐渐占据重心,光斑下的房屋越画越长,两侧再加“屏风”,营造出舞台的质感。2020年春天,他终于画完,并将之更名为《舞台3号:城堡》。然后他重新开始写日记。其实他非常擅长书写,从小写日记,青年时写信,只是停滞了好多年。封闭空间...
纪录片《叶尔羌河》导演手记 | 壮美山河背后:我们在历史和思想的...
从1906年伯希和在这里的盗掘,到23年后中国学者黄文弼的保护性发掘,中国考古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终于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读书笔记《西北科学考查团》影像在历史故事的画面呈现上,我们也动足了脑筋。我们找到了一段摄制于1928年的“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珍贵历史影像,并通过AI技术对画质进行修复;也找到了伯希和等西方...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发布2024年7月好书(65种)_写作_叶舟著_实践
被裹挟其中的,除却名臣豪绅、莘莘士子,还有平民、胥吏、奴仆等社会阶层,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在历史片段中挣扎沉浮。在历史的主流叙事中,这些普通个体的声音极其微弱,但作者深挖时人档案文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力求还原真实的人物故事,于历史细微处,感知大时代之下每个人的生死抉择。
这份书单,带给新传学子稳定的精神内核!|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广告...
评委笔记:新闻绿叶的脉络署长笔记:新闻原理的思考总编手记:版面背后的故事著名新闻人梁衡作品,记录改革开放40年新闻业发展全过程,记录梁衡四个不同岗位、不同侧面的新闻人生高光时刻:重大活动电视直播全攻略权威作者带领中国“天花板”级别的直播团队,经历国家层面几乎所有重大活动电视直播,透过直播镜头,感受新时代蓬...
何以新疆——寻找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华文化根脉
荣获书法类(小学组)一等奖的帕提曼·亚森,是泽普县赛力乡中心小学六(2)班学生,她用欧体书写了“愚公移山”4个字,清秀端庄。“我从网上查找资料,阅读中华创世神话。特别喜欢《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还写了200字的读书笔记。我获得的启示是:不怕吃苦、坚持不懈,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弃。”她说。
范景中谈《艺术与文明》:艺术能救人于困厄
范景中,1951年11月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景中教授是当代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标杆人物。他最早将西方艺术史学者及其研究成果与方法介绍到中国;他首次将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翻译介绍到国内;他在20世纪80年代便倡议“美术史应是一门人文学科”,推动了美术史的独立发展及对其他领域之影响。
今年的书博会,出版人在忙什么新业务?|杨红樱|奥运会|博览会|中国...
《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2024年1月出版发行,中国民族博物馆编著,郑茜主编,是阐释和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的通俗理论读物。党建读物社和接力社共同举办“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100种分享会7月26日,由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简称“接力社”)共同主办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