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曙光映照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11月27日早上,一缕金色的曙光洒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温差形成的水雾和阳光相映成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推荐0为您推荐算法反馈乌副防长:乌军在巴赫穆特南部取得进展,俄军投入所有力量阻挡天下事俄媒:乌军改变反攻重点天下事60风声|“房屋养老金”:让...
何以中国·缘起良渚丨探寻:考古研究新突破
“在良渚古城的池中寺‘皇家粮仓’里,发现了近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遗存,据推算,这些粮食储备足够整个良渚古城的两万多人口食用近20天。但有趣的是,这些水稻很可能并不是良渚古城附近生产出来的。”在良渚博物院的炭化稻谷前,潘嘉平正在为研学的孩子们讲解。“那稻子从哪里来的?”孩子们不禁发问。“这一部分粮食...
地方新闻精选 |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曾有2万多居民 神木废水处理厂...
浙江良渚遗址群家底摸清:有2万多居民,建立王权制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11月2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在浙江举行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项目组组长王宁远介绍,目前,已经对100平方公里的良渚遗址进行了彻底勘探,遗址分布已经摸得比较清楚。“现在发现良渚古城城内的2万多...
良渚古城里人们吃的稻米和肉从哪来,“考古中国”发布重要进展
“申遗”的时候我们讲,良渚古城遗址包括了古城、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还有一个瑶山遗址区,这样描述的时候,1000年被拉成了一条直线,压缩成了一个平面,普通人对这1000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演进,不清楚,眼前只有一张地图。这1000年里,良渚社会到底是怎么发展的,这些才是考古学家更在意的问题,...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进一步揭开了良渚都邑产生与发展的生动历程。在良渚文化早期,聚落产生了明显的等级分化,但是遗址群不存在统一规划,表现出分散的多中心模式。各小型聚落都利用山前地貌进行改造。到中期,先民在遗址群中心位置开始营造一批大型礼仪空间,它们与三面的山脉保持着3公里的统一距离,显示了居中而建的规划理念。到晚期,...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溯源流
良渚遗址考古和文化研究工作始于1936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当年11月,西湖博物馆工作人员施昕更在良渚镇棋盘坟附近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几片黑陶,并向馆里提出了发掘申请。由此,良渚考古的序幕正式拉开。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将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随后,反山、瑶山等遗址被陆续发现,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玉...
新华访谈|“良渚”破解土遗址保护的世界性难题
高海彦:良渚遗址与敦煌遗址均有土遗址保护的需求。经过70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敦煌研究院在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方面有着丰硕成果,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石窟寺和土遗址保护研究最有实力的保护科研单位,建立了国内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探访团专家:良渚古城与石家河遗址有许多共同特征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叶军李沁雪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代表了长江流域对中国“多元一体”文明起源作出的卓越贡献。12月2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揭开良渚文明的神秘面纱,了解环太湖平原上五千年前良渚人的日常生活
文化中国行丨走!去良渚古城体验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
在池中寺遗址,发现近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遗存,向我们展示出良渚充足的粮食储备和发达的稻作农业。2007年,良渚考古迎来新纪元,正式确认发现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内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9道城门中,有8个水门,古城内河道密布,四通八达。陆续发现的灌溉面积可达100余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更是成为迄今所知,中国...
潮新闻采访人民教育出版社:良渚遗址为何能进入历史教材正文?
新教材新在哪?新教材里有哪些浙江元素?近日,记者采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多个编辑室负责人。良渚遗址进历史教材正文在新修订的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中,记者看到良渚古城遗址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对良渚古城遗址的时间、地点、组织结构以及随葬品等进行具体介绍,还附有5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