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小暑
小暑时节,寻觅清凉于柳荫之外,如宋代诗人秦观在《纳凉》中所绘:“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手持拐杖,寻觅柳林外的凉意,悠然躺在画桥南侧的躺椅上。明月高悬,船上传来断断续续的笛声,微风停歇,池中的莲花静静散发着幽香。小暑时节,品读古诗词中的“小暑”,感受的是...
精选小暑节气的十首古诗词
《安禅逢小暑》唐·李频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送魏正则擢第...
【文化·生活】古诗词中的小暑
1.《小暑六月节》唐·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元稹这首诗中的“觉雨”“闻雷”都体现了小暑时节多雨多雷的特点。2.《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宋·...
诗说节气,古诗词中的“小暑”
唐代诗人独孤及在《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诗中有:“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的诗句,描写的就是小暑时节盛开的石竹花。古代,诗人写小暑的诗作不少。元稹在《小暑六月节》诗中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
这些古人的消暑“神器”畅销海外!跟着古诗词探寻古代消暑降温妙招
“林下风流在,收归枕簟傍。冰肌元本净,玉骨自然凉。最是虚心好,由来正节刚。炎天长作伴,昼夜不能忘”。这首宋诗《竹夫人》说的是我国南方民间的传统夏日消暑“神器”。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它和竹子相关,那它和避暑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浙江金华磐安县,当地的竹编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爱平一早来到山间竹...
今日大暑!7首古诗词,愿君有清风入怀,有明月生凉
7首古诗词,愿君有清风入怀,有明月生凉今天,我们迎来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和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小暑是小热,而大暑是大热,古人常常深入山区丛林进行避暑,而皇家贵族将冰库的冰块搬出来用风扇将热气散开。许多文人雅客对大暑节气颇有一番感悟,如诗人白居易《销夏》中描绘的“何以销烦...
从古诗词中探寻古代消暑妙招
现在已进入小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此进入潮湿闷热的炎热夏季。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东汉刘熙所著的汉语字源著作《释名》中对“暑”字有形象化的解读:“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而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将在小暑节气内到来。这种难耐的潮热天气,在古诗词里常有描述。唐代诗人白居易比喻说:“是时...
今日,小暑
小暑古诗词《消暑》唐·白居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小暑六月节》唐·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盛夏开启,“三伏”将至!探寻古人小暑节气避暑之道→
今年的小暑,还恰逢农历六月初一。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农历六月即为“长夏”,这个季节是养护脾胃的关键时期。长夏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在五行学说中,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医学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五季中配之以春、夏、长夏、秋、冬五季。而中医上认为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
古诗词中的三伏天,若得三伏闲情在,便有清凉藏心中
三伏天现身于小暑和处暑之间,其气候呈现出的特质为气温颇高、气压偏低、湿度较大、风速偏小。1、《末伏日五更小凉》张耒〔宋代〕幽人短梦不终宵,起步星河望泬寥。缺月低檐鸡一唱,露华秋色满芭蕉。2、《三伏不热》郭印〔宋代〕三伏元无暑,连旬雨复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