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国子监的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入仕?
八旗旗人的选官途径,比汉人要宽阔得多,门槛也比汉人低,即使是身份低下的拜唐阿(各衙门管事而无品级者)、兵丁、闲散人等,也可挑选为低级的文官,比如选用九品、无品级的笔帖式、太常寺赞礼郎、读祝官,鸿胪寺鸣赞等。文职方面,旗人与汉人在大的方面是一致的,如科举、国子监考职。旗人科举要考的科目,除了与...
张怀通:皋陶与《皋陶谟》考论
第二,“知人(官人)”,是选官用人的方法,与《立政》中的“宅人”对应。宅即度;人即官员,与民相对。所谓“知人(官人)”、“宅人”,就是评定官员的品行而给予一定的职位。第三,“九德”,指九项德行,与《立政》中的“九德”对应。《皋陶谟》不仅把各项条目的具体内容讲解得很详细,而且划分了“三德”、“六...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清沿袭明制,以科举考试作为主要选官途径,并标榜唯才是举。但是和其他朝代一样,清代也继承了“承荫之法”:对达到一定品级的职官和世爵人员,以及因为尽忠清室而死难的官员,颁布荫叙之制,分为恩荫、难荫、特荫三种。恩荫即皇帝推恩,令官员荫子入仕。恩荫始于顺治十八年(1661),“恩诏满、汉官员,文官在京四品,...
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
汉代还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官吏的遴选。察举是汉代选官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察举科目众多,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当属孝、廉,孝即孝道,廉指廉德,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由此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起来,成为官吏应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展厅中有一尊戴冠文吏俑,其身着深衣,下巴微微收起,双...
贤良对策作为唐代重要的选官途径,是如何影响时局的?
贤良对策作为唐代重要的选官途径,对时局有何作用?贤良对策是一种选官的政策,这个政策也并非从唐代开始出现的,根据文献记载要在公元前178年,也就是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贤良对策的出现,可以说贤良对策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也是出现最早的一种选官制度。而贤良对策的核心环节就是试策,试策的内容又包括“贤良”、...
2023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二、察举制,汉朝时期开始建立的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性。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极为注重门第出身。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
选官的政治秘密: 门阀权贵是怎么被“踢出”权力中心的?|文化纵横
在唐宋以降的选官制度中,科举只是众多入仕途径中的一种,但科举出身者占据清途,在高级官僚中的整体占比较高。明朝进士分三甲,即便是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起家官也甚为优渥,他们一般被除授为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国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正因如此,依托于科举...
察举选官,汉武帝时成为一种制度
此外,还有以货财入选为郎的选官途径,称为“赀选”。汉初,入仕要受财产限制,家贫不得推择为吏。汉景帝时期,规定“货算十以上乃得宦”,即须具备十万以上的家资,方可候选入仕。这个数字在汉初,相当一个中等之家的财产。但是以货财入选为郎,往往长期不得升迁。如汉文帝时,张释之“以赀为骑郎”,十年不得升...
说历史 | 古代上班族的KPI噩梦
汉代选拔太学生,要求“仪状端正”;唐朝选官有“身、言、书、判”四项标准,其中“身”就是要求“体貌丰伟”,而武官则有身高的标准限制,具体以身高六尺画线,唐代一尺大约有28厘米左右,按这样来算,唐武官的平均身高在一米六八以上。那如果没有考上国家公务员,民间的招聘又是什么样呢?唐代土地产权私有化以后,雇佣...
古代的“胥吏治国”
自隋唐以来,通过科举选官是组建官僚体系的主要途径,除官员队伍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胥吏集团,他们虽难入品级,却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晚清重臣郭嵩焘甚至发出“本朝与胥吏共天下”的惊叹。官吏分明胥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其实是“胥”与“吏”的合称,从地位上看“胥”又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