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ASH前瞻︱恒瑞医药创新药8项血液学领域研究将亮相国际舞台
患者血小板计数中位值提升至80(范围:28-212),巨核细胞计数中位值升至58(范围:5-118)。7例(100%,7/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经海曲泊帕治疗后全部改善(100%,7/7),20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76.9%,20/26)治疗后改善。8例(88.9%,8/9)伴有急性GVHD感染的患者治疗后改善,3例(100%,3/3)伴有急性GVHD感染...
血小板计数破千,竟是因为它……
生活中常见的小东西竟然威力这么大,打开知网查阅,发现相关文献太多了,目前针对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给予输注血小板、注射白介素-11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等,但存在起效慢、费用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血源性感染等风险;花生衣作为食疗,优质、价廉、更容易被患者接受,通过对花生红衣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或许...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有这些危险因素并且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应该适当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包括每日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除非有禁忌证)或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微血管症状,如发作性红斑性肢痛症、偏头痛、头痛、感觉异常。对于ET的低危组患者,除了有微血管症状的患者,阿司匹林的疗效尚不确切。高危ET患者常用降细胞治疗,能降低血栓性出血事件的发...
一例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延伸、延伸
有资料显示放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1],虽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有效杀伤癌细胞,但也会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2],图1显示患者血小板持续低是因为连续数次放疗后骨髓抑制的结果[3],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
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后续的AML-19研究(n=237)中,低剂量分次给药策略在提升治疗有效性的同时,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相关死亡率。因此,2017年GO获得了FDA的重新批准上市。常见的GO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IRR。目前,FDA批准GO用于初诊CD33阳性成人AML和复发或难治性的CD33阳性、成人或≥2岁儿童AML。美国...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实验室检测与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典型表现为肝素治疗后的前两天血小板轻度减少,不需要停止治疗(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HITII型,也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肝素治疗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通常在肝素治疗后5~14d发生。表现为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计数下降到基线值的50%以下[2]。HITI型比II型常见,在肝素治疗后的10-30%的患者中发生[3]。但HITII型比...
“坐上过山车”的血小板
我们常说中医是“治标治本,缓缓而治”,西医是“治标不治本,立竿见影”,看来西医也不是药到病除,也需要“祛病如抽丝”,缓缓图之。案例总结由于人体的个体化差异,即便是输注血小板,也不能立刻挽救血小板下降的趋势。无论血小板计数如何上上下下,检验结果作为“侦察兵”,闻风而动,随时向临床提供可靠“情报”,...
【权威发布】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四)
(3)补充重组凝血因子Ⅶ:如经积极替代治疗仍然无法有效止血,且经传统凝血监测项目或全血监测设备仍提示低凝状态,可以使用重组凝血因子Ⅶ(rⅦ)。为了更好止血,使用rⅦ时需满足以下条件:①酸中毒、低体温和低钙血症已经纠正;②血细胞比容>24%,血小板计数>50×109/L,Fib>1.5g/L。rⅦ使用初始剂量为200μg/kg,视...
60岁老人死亡,家属索赔118万!没有推断死因,凭什么判医生有“四大...
在抗栓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或者较血小板计数基础值相对下降>50%),可酌情全部或依次停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抗栓药物。对比专家共识,患者高危因素至少包括女性、心力衰竭、原有血管疾病、血小板减少等,这些都可能是导致严重出血性疾病原因。而患方抓住血小板减少这一危险因素,就将三家医院...
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处理共识
严重创伤患者可在入院后2小时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如果在随后的22h内以1×109/L/h的速度持续下降,患者的出血事件和死亡率也会随之增加[19]。内科脓毒症患者在入ICU后3天内血小板计数降至150×109/L以下者可达40%,5天内血小板计数降至150×109/L以下者达到90%。如基础病得到有效控制,一般5天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