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而苏辙,则以深沉内敛著称,才情不输兄长,政治上同进共退,常在经济上默默支持不善理财的苏轼。苏轼之洒脱不羁,实有赖于苏辙无私之扶持与担当。时光流转,至公元1077年,苏轼赴任徐州,苏辙改官南京签判。兄弟俩终于在徐州共度中秋。欢聚之后又将离别,苏辙难掩忧伤,作《水调歌头》:“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
王安石到底算不算苏东坡的好朋友?|东坡大家讲
“苏轼的父亲苏洵一直与王安石有矛盾,主要存在于学术上的分歧。”崔铭说,王安石向来以正统儒家自诩,与苏洵在学术渊源、思想观念、文章风格等方面都极不相同。王安石对苏家的学术的不认同,在嘉祐六年的一件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年,苏轼、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在“御试对策”这场考试中,苏辙的对策在考官中引起了...
《苏辙传》(肖胜萍)经典人物传记
只可惜,这样的好人,却子女亲缘淡薄,膝下曾育九子,最后只活了个第七子苏序,便是苏洵的父亲,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祖父。苏序属于大器晚成型人物。他性情疏达,薄己厚人,不务虚名。苏辙对祖父苏序的记录和评价虽很少,但其兄苏轼曾在《师友谈记》中评价祖父苏序:英俊伟岸、才气非凡,少读书,但胸有丘壑,气...
北宋散文大家苏辙:九幅传世书法名帖赏析
苏辙出生于1039年卒于1112年,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苏辙早年仕途顺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后因政见不合屡遭贬谪。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风格汪洋淡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诗作虽较苏轼逊色,但晚年作品反映现...
陈持平:我画我说苏轼苏辙和他们的“怀渑池”“渑池怀旧”
苏轼(1037-1101)是宋朝的大文学家。.他是文学艺术通才,善于韵文,散文、诗、词、赋,书法和绘画,他和父亲苏洵(1009-1066),及小他二岁的弟弟苏辙(1039-1112)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这八大家除三苏外还有唐: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宋:欧阳修(1007-1072),王安石(1021-1086)和曾巩(101...
苏轼与苏辙:情谊深厚的“冤种兄弟”
苏轼与苏辙出身文学世家,与父亲苏洵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苏轼比苏辙要年长三岁,两人从小一起玩耍、求学,之后又一起入仕,自小就非常亲密。可是在入仕以后,才华横溢的两人却屡次遭受坎坷挫折,特别是性格直爽的苏轼,更是屡次被贬,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而弟弟苏辙性格内敛稳重,虽然算不上仕途顺利,但...
历史上骨肉情深的感人瞬间(六)|苏轼、苏辙兄弟手足情
在“唐宋八大家”里,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号称“三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门三杰士”的文学名家。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为北宋文坛领袖,代表了宋代最杰出的文学水平,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是古代文士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从蜀道走向世界 眉山学子苏轼进京“考公”走的哪条路?
苏轼蜀道之旅短则两月余,长达近一年那苏轼一生的蜀道之旅都走了哪些地方,具体路线又是怎样?根据多年的研究,金生杨以苏东坡年谱为序,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嘉祐元年(1056)三月,为了两个儿子的前程,因落第准备“摆烂”的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一同进京赶考。
【文史英华】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曾枣庄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曾枣庄苏洵是一个具有离经叛道倾向的思想家、力主革新的政论家、“本好言兵”的军事理论家、培养出苏轼兄弟的教育家,更是一个“得史迁笔”的史学家、主张“有为而作”的文论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的诗人、“博辩宏伟”的散文家。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上继韩(愈)欧...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旷达之旅
嘉祐二年(1057年),48岁的苏洵带着20岁的苏轼、18岁的苏辙一起从四川出发,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诗人欧阳修,副考官是诗人梅尧臣。他们对苏家父子诗文非常喜欢,尤其对苏轼最为赞赏,欧阳修称赞苏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从此,苏轼走出眉山,逐渐扬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