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石刻艺术巅峰——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起源与历朝雕造: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北魏孝文帝当时以壮观的佛教造像表达对佛法的崇敬之心,此后在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中持续修建。尤其是在盛唐时期,这里迎来了石刻造像的鼎盛时期,技法愈发精湛、内容愈加丰富,使龙门石窟成为佛教...
现代科技助力龙门石窟“芳龄永续”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其开凿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和北宋,大规模断续营造400余年。东西两山现存编号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余块、佛塔近80座。长期以来,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龙门石窟的保护修缮工作从未间断。如今,多种高科技手段已经介入到龙门石窟考古文保工...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仅是为了大兴文治,更是为了早日实现一统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结束了北魏王朝近百年之久的“平城时代”。这是魏晋时期的一件大事,多认为迁都的军事意义在于借助迁都来镇压起义、巩固统治,以及躲避柔然势力的威胁等。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之间的确呈现出了多维度的交流趋势,但是在以相互侵吞兼并为主要格调的背景下,各...
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是想要混一天下还是深化汉化改革?
孝文帝巡察洛阳洛桥、太学和石经,表明其欲恢复儒学、重振洛阳的决心。(二)必然性:顺应了孝文帝的正统观念和大一统理想孝文帝具有强烈的正统思想和天下观念。在迁都洛阳后的几年中,他多次外出巡幸,以正统之君的姿态祭奠历代汉族的皇帝、忠臣以及孔子等前贤,祭祀高山大川。《魏书》卷七下《高祖纪》载:(太和...
秦老伯酒业—匠心的传承|广东|酿酒|孝文帝|茅台镇_网易订阅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励精图治、亲贤任能,史称“太和改制”,全国各地纷纷上贡朝贺。邯郸地方官员决定献上秦圣一自酿的烧酒,因其口感卓越、回味悠长,孝文帝初次尝试,便醉心不已,于是征拜入仕,请秦圣一去京城为皇室酿酒。秦圣一淡然处世,无意于仕途,于是连夜携酒书潜至终南山,远避朝廷,寻求自我实现的快意人生...
山西话·山西历史名人故里|北魏故都,见证孝文帝风云
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从北魏道武帝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
河南为什么被称为“中国人的老家”?不装了!“老家河南”摊牌了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如果要列举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河南洛阳一定榜上有名。公元前1046年,周公旦在洛水北岸建城,定名洛邑。今天看来晦涩难懂的河图洛书,据说就是当年洛邑的城建草图(另一说为星象缩略图)。秦代阴阳五行学说盛行,山南水北为阳,此处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以南,所以定名洛阳。
河洛地理:寻迹洛阳十三朝 北魏
北魏迁都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在连绵的秋雨中,洛阳城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君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是北魏第七任皇帝。他3岁被立为太子,5岁时登基称帝,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就在他10岁那年,冯太后将年号改为太和,并大力推行汉化改革。
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哪十三朝?
398年(北魏天兴元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是为魏道武帝,国号仍是“魏”,史称“北魏”。493年(北魏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以“南伐”为名,南下河洛,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北魏开始与汉族世家通婚,祀孔子,尊儒教,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魏孝文帝拓拔宏改姓...
新展丨从大兴安岭到洛阳,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靠什么?
第三单元再现北魏迁都后的洛阳。孝文帝营建北魏洛阳城,社会包容开放,汉化运动深入,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进一步加深,洛阳成为北魏时期民族、艺术、宗教文化融合的中心。展览中,呼伦贝尔的嘎仙洞遗址出土的石镞、骨锥等,见证了拓跋鲜卑早期的生活遗迹;内蒙古博物院藏的鹿角金步摇冠精美华丽,鹿头面部镶嵌有珠饰,鹿角支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