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非遗戏曲:瑞昌采茶戏(逃避洪荒的湖北黄梅采茶戏来到瑞昌)
剧种介绍:瑞昌采茶戏起源于民间灯彩,其前身是花灯戏,早期俗称“糯米采茶”“漏板采茶”或“茶灯戏”,是赣北地区的地方戏曲。早在明代,瑞昌乡村盛行灯会,灯会以灯队表演形式出现、扮饰各种形象的人物,载歌载舞,演唱花灯调和小戏段子,形成瑞昌最早的花灯戏。清乾隆年间,洪下源(今洪下乡)村民在吴城和景德...
戏曲行规说交通,规范出行保平安 | 当交通安全“邂逅”国家级非遗...
寿宁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清代中叶,乱弹进入福建后产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戏班,其中以北路班最为强盛,北路班仍活跃在闽东北一带,北路戏即由此而得名。其曲调具有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行腔圆顺、抑扬顿挫,富有叙事性表现特征,有很强的适应性。宁德寿宁交警携手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
当非遗婺剧遇上全民健身,婺韵广播体操何以出圈?
婺剧,俗称金华戏,因金华古称婺州而得名,迄今已有500年历史。一个是地方戏曲,一个是群众体育项目,婺剧和广播操如何融合创新成为婺韵广播体操?这套操的口号和拍子和普通广播操没有特别大区别,但它的配乐中加入了婺剧戏曲的元素,动作也巧妙地融合了婺剧的动作和手势,甚至还有婺剧的“眼神戏”和“手指戏”,刚柔并济...
千城百县看中国·传承|戏剧盔头制作技艺
戏剧盔头是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俗称戏帽。一个盔头成品需经过打样、掐丝、沥粉、点翠等40多道工序。河北省定兴县盔头制作技艺已有近400年的历史,2017年,该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定兴,戏剧盔头制作技艺传承人许茂臣制作盔头已有40多年。他制作的“许氏盔头”做工精细、美观大方,完美呈现了各朝...
戏曲·瑞昌采茶戏|俗称“糯米采茶”的传统戏曲剧种
戏曲·瑞昌采茶戏|俗称“糯米采茶”的传统戏曲剧种瑞昌采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是赣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其唱腔抒情柔美、表演简练朴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俗称“糯米采茶”(以形容之甜美)。因流传较广,瑞昌采茶戏在赣北采茶戏中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小丑挑梁·丑角盛宴:中国戏曲中有一个特殊的行当“丑行”,俗称...
中国戏曲中有一个特殊的行当“丑行”,俗称“小花脸”(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它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在演出中又多以配角出现,嬉笑怒骂,调节节奏,活跃气氛。作为京剧的四大行当之一,梨园界流传着“无丑不成戏”的说法,在京剧鼎盛时期,以丑角为主的剧目有三四十出之多,但如今,这些剧目大部分都已失传...
从《满江红》到“元宵奇妙游” “戏曲+”为何“出圈”?
出生在梨园世家的张晓英是在听戏、学戏、唱戏中长大的。在戏曲行当中,她唱“彩旦”,俗称“女丑”,其诙谐幽默、自然灵动的表演备受观众喜爱,被誉为“中原第一女丑”。 张晓英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满江红》插曲将豫剧与电子音乐混搭,这种新奇的风格,打开了她的眼界,她也喜欢上这种艺术创新。
戏曲·豫剧 | 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豫剧保护单位为河南
戏曲·江西傩戏 | 古老的祭祀演剧
戏曲·江西傩戏|古老的祭祀演剧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鬼戏等,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
“为人民抒情”之婺剧:500年前她闻名婺州 500年后她将中华戏曲带...
光明网讯(记者张慕琛)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的第二大剧种,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婺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个多声腔剧种,婺剧包含高腔、乱弹、徽戏、昆腔、滩簧、时调六种声腔。婺剧的表演动作有“大花过头,老生平耳,小生平肩,花旦平乳,小丑平脐”的说法,每个行当的动作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