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年:建构中国小说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成功尝试——读郑铁生教授...
回目与文本叙事形态“章法”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叙事的基本特征,触及到叙事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杨义先生在论述中国古典小说时说:“对立者可以共构,互殊者可以相通。这就是中国所谓‘致中和’的审美追求和哲理境界。内中和和外两极,这是众多叙事原则的深处潜原则。”[3]作者充分肯定了嘉靖本在拟定回...
学术交流 | 武汉大学应申教授:叙事地图的要素及组织:基于电子游戏...
上述研究中,对于叙事地图的理论问题主要围绕叙事地图的概念和可视化理论展开,或依托于传统地图学理论,或仅采用叙事的表述手段而没有将“叙事要素”融入到地图中。信息通信技术背景下元宇宙、虚实融合、人机物三元空间又给叙事地图带来新的挑战,叙事信息和叙事媒介的数量、种类逐渐增多,叙事地图呈现出主题复杂化、叙事结构非...
呈现与表达:论现实题材剧集的空间叙事之道
尽管叙事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直至1960年才由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Todorov)在《〈十日谈〉的语法》中明确提出“叙事学”的概念,此后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框架之下,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Genette)、米克·巴尔(MiekeBal)、西摩·查特曼(SymourChatman)等学者分别对叙事时间进行了研究和阐释。由于书面叙事与影视叙事...
史学叙事研究与中国自主的叙事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文学叙事与史学叙事确实存在形式上和观念上的交叉,文学叙事与神话传说、志怪传奇、讲史话本、小说奇书等关系密切,古人对文学叙事功能也长期存在着“尊史”“补史”的认知,即使是在小说创作蔚为大观的明清时代,评点家对“笔法”“文质”“追叙”“类叙”“尚简”“隐晦”“按鉴”等概念的运用仍显示出鲜明的...
故事的另一副面孔:融合新闻叙事中的故事及其语义系统
经典叙事学将叙事的本质概括为故事与话语的结合。话语是故事表达的形式与语言,而故事则是话语投射的认知形象。话语中一旦有了故事,便成为叙事。相较于传统新闻叙事,融合新闻的故事观念及语义系统拥有了新特征与新机制,具体体现在故事内涵、故事本体、故事语言、故事结构这四个维度。在故事内涵维度,新闻故事依照现实本身...
【文史英华】扬雄《蜀都赋》的物叙事‖汪涵颖 张小仙
方志红谈建构物叙事学“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作为本体的物和关系中的物,既要探讨作为本体的物在叙事中的再现可能与途径,也要探究居于关系中的物呈现方式与功能”(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上文深刻阐释了作为物的蜀锦、漆器、铁器和僰僮成就了汉代蜀地各民族的交往互通,这是实体价值的体现。且“蜀锦”“漆器”“铁器”是作为本体的物在流通...
龙迪勇 | 家族相似性、符号圈与艺术跨媒介叙事
我们认为,恰恰是艺术的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家族相似性”特征,为各门类艺术之间的跨媒介叙事提供了可能。当然,仅有“家族相似性”理论还不够,为了清楚地解释跨媒介叙事的内生动力和内在结构,还得引入尤里??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尤其是其“符号圈”(semiosphere,亦译“符号域”)理论。
《传媒观察》|融合新闻叙事的数字修辞体系构建
事实上,叙事学与修辞学具有内在的关联结构和通约逻辑。当叙事携带着特定的功能和目的,或者指向某一话语实践时,修辞便深刻地嵌入叙事之中。修辞学与叙事学的最初“相遇”,主要发生在经典叙事学领域,其面对的文本形式主要是传统文本。进入数字媒介时代,文本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从封闭的、单一的、线性的传统文本...
论数据新闻的叙事范式
可以说,数据新闻在内容上具备一定的叙事性,但相比传统新闻,数据新闻更是适应数字媒体技术而生的新型作品,拥有超越文本符号本身的更复杂的叙事维度。例如数据源、媒体传播形式、互联网时代的参与文化等,都在影响着数据新闻的创作与走向。正如学者臧国仁、蔡琰指出的,互动图文与影音符号正以数字形式在现实与虚拟之时空进行...
王昊:论“三言二拍”中的“以戏入稗”
《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的互动研究》小说中的“戏曲资料”“戏曲描写”“戏曲因素”“戏曲因子”等提法,其优点是涵盖面很广,它可以包含小说中所有的与戏曲相关的描述,而其缺点则在于,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印象式的、分散的、平面的,其抽象化、凝练度不够,未能将“以戏入稗”作为一种现象加以整体观照,学理性略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