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首台国产全植入人工耳蜗样机在上海研制成功
近日举行的“全植入人工耳蜗技术研讨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首台国产全植入人工耳蜗样机首次公开亮相。与会专家认为,这款样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
人工耳蜗类耗材集采来了!国产渗透率有望提升,这些上市公司或受益...
据南财快讯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涉及人工耳蜗的上市公司有美好医疗、康芝药业、海南海药等,具体情况如下:海南海药(000566.SZ)表示,参股公司力声特是国内最早取得人工耳蜗生产许可证的国产人工耳蜗,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康芝药业(300086.SZ)表示,2015年12月25日,公司通过增资方式,参股增资北京恒卓科技控...
中国首台全植入人工耳蜗样机在沪研制成功
中国首台无需任何外部设备、完全植入患者体内的全植入人工耳蜗,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成功,并于2024年11月10日在双方联合主办的“全植入人工耳蜗技术研讨会”上首次公开亮相。项目首席科学家、九院院长吴皓介绍,上海九院联合上海微创历经5年技术攻关,依托微创...
人工耳蜗将纳入国家集采,降价预期有多大?
目前,国内主要有3家企业能生产人工耳蜗,分别为诺尔康、力声特、弘鼎康。诺尔康正处于IPO阶段。证监会官网2023年披露,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X诺尔康”)IPO上市辅导验收,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派出机构为浙江证监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诺尔康作为中国第一家规模性上市销售人工耳蜗的企业,目前已...
集采人工耳蜗耗材,能降多少钱?曾有人为省30万元赴外地就医
目前,人工耳蜗的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有,如科利耳、AdvancedBionics和MED-EL等。据第一财经报道,2011年,上海力声特取得国内首张人工耳蜗注册证,打破了外资的技术垄断,而后,诺尔康、弘鼎康等国内品牌也突围而出。红星资本局从多方了解到,现在外资品牌的人工耳蜗产品价格约为10万元到30万元,而国产产品则多为7...
市场渗透率仅有10%的人工耳蜗,将纳入国家集采
人工耳蜗是指一种改善听力的电子装置,能够绕过耳朵的受损部位,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听觉神经,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人工耳蜗的核心技术,特别是芯片技术(涵盖降噪、语音识别等),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当前,人工耳蜗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且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导。上海证券显示:全球96%的市场份额被三大巨头澳大利亚的科利...
2024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产品牌持续追赶加速国产替代
入场进程:国产品牌起步较晚科利耳是最早进入我国人工耳蜗市场的品牌,1995年,其多导人工耳蜗引入我国。随后,MED-EL、AdvancedBionics、捷通埃默高相继进入我国市场。我国人工耳蜗国产品牌起步较晚,2000年以后,力声特、诺尔康、沈阳弘鼎康医疗、上海鸿医医疗等国产人工耳蜗品牌相继成立。
人工耳蜗行业趋势:国产品牌发展,相关知识持续普及,需求空间广阔
注: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趋势简析:国产品牌发展,相关知识持续普及,需求空间广阔》行业分析文章,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更多关于人工耳蜗产业的深度研究及全面数据,请关注智研咨询官网或公众号(智研咨询),您也可以咨询了解智研咨询重磅发布的《中国人工耳蜗行...
继人工关节、人工晶体后,人工耳蜗有望进入国家集采
从市场来看,国家药监局官网公开的注册信息数据显示,近年来人工耳蜗产品获批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处于快速发展中。目前我国人工耳蜗除了科利耳、美笛乐、领先仿生等国际品牌之外,2000年后,力声特、诺尔康、沈阳弘鼎康医疗、上海鸿医医疗等国产品牌也在相继发力。
人工耳蜗纳入新批次国采,安徽省中成药集采覆盖多个OTC大品种 | 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年全球人工耳蜗市场CR3超90%,分别为澳大利亚的科利耳(55%)、美国的AdvancedBionics(20%)和奥地利的MED-EL(20%),这三家公司的人工耳蜗产品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国产人工耳蜗产品也在逐渐发展,诺尔康作为我国第一家规模性上市销售人工耳蜗的企业,2022年已占到国内约20%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