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渭南丨碗碗腔走出渭南后
确实翻遍了历史资料,西府灯盏头碗碗腔约200来年的历史,没有找到能早过东府渭南碗碗腔至少300多年历史的一丁点儿根据。在翻阅史料时,笔者反倒发现散落的反映大荔民间皮影班社活动的史料中有“乾隆末年,朝邑县齐家班社迁往西府千阳县,将碗碗腔带至关中西府地区”的记载;又在介绍千阳县文化遗产的资料中看到有“灯盏头碗...
皮影戏:一口道尽千古事 双手挥舞百万兵
近代陕西皮影流派众多,粗略言之,东路有碗碗腔皮影,南路有道情皮影,西路有弦板腔皮影,北路有阿宫腔皮影。碗碗腔唱腔的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多用虚词假声腔,假声唱法分“二音子”和再翻高形成的“尖音子”。河北皮影·五峰会清-民国·河北·驴皮河北皮影以冀东(唐山)皮影为代表,古称“滦州影”,以其高超的雕刻工艺...
陕西大荔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拍非遗
“大荔鼓吹乐”是流行在大荔及周边地区以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合奏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受当地同州梆子和碗碗腔音乐的影响,许多音乐曲牌与其共用。乐队规模大型约30-40人,中型约15-26人,小型约6-12人。传统曲目有《樊王宫》《老吹腔》《南海腔》《上山虎》《下山虎》《百鸟朝凤》等。曲牌有《帽子头》《青天宫》...
一匹撒欢的黑马——杨森林创作论
一匹撒欢的黑马——杨森林创作论王维堡/文在宁夏,杨森林可以说是一位勤奋、刻苦而又极有灵气出手特别快的作家。从1988年到2019年,他相继出版了《(文心雕龙)与新闻写作》《梦系朔方》《七彩人生》《笑问客从何处来—访德前后日记》《黄土高原的“花儿”》《枸杞雅集》(与人合作)等多部书籍,主编了《枸杞...
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 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发展至今,传统的碗碗腔曲牌传承的人员中人才老龄化问题严重,超过40岁的人仍然担任着重要的演出任务。1959年,孝义跃进剧团聘请孝义皮影木偶剧团的三位师傅进行授课,经过短短三个月的培训,剧团人员掌握了碗碗腔的基本演唱和演奏技巧。1959年冬,剧团把碗碗腔皮影戏的传统剧目《白洋河》改成《昭君出塞》,并成功搬上...
传统非遗点亮文艺之乡 传承路上有新意有新人
3.吕梁工艺美术大师王月琴(左)与山西金牌导游王瑾在直播间介绍孝义刺绣(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4.国家非遗孝义碗碗腔表演现场。5.国家非遗孝义皮影戏第八代传人侯建川(右)讲述非遗故事。6.采访团成员与工作人员一起合影。7.剪纸工匠赵宝香(左)、国家导游大师牛刚在直播间介绍孝义剪纸。8.国家级非遗项目孝义木偶演出现场。
灵台非遗(之一)▏省级非遗——灵台唢呐
灵台唢呐曲调吸收了秦腔、陇剧、眉户剧、碗碗腔等传统戏曲音乐成份,大多以孤苦伶仃为主旋律,节奏相对自由缓慢,曲调幽怨哀婉,悲壮凄凉,极易激发人的痛苦、悲哀等情思。使用的乐器主要分为吹奏类、打击类、拉弹类三大类别,演奏艺人根据不同曲牌选择相应乐器。
何称“孝义”-新华每日电讯
碗碗腔生于陕西,长于孝义,是由皮影说唱艺术逐渐演变而成的。据传,清代光绪年间,陕西省同州(今大荔县)一带连年灾荒,大批饥民渡过黄河逃难到晋南、晋中,一些皮影戏艺人也前来卖艺谋生。后来,受山西的中路梆子、孝义皮腔、汾孝秧歌等孝义地方戏曲和孝义民间艺术的滋养,结合方言语调的特点,皮影说唱艺术在演唱、伴奏、...
一文读懂,清涧道情的形成发展和艺术特色
我国北方省分的道情,以曲牌体为主,由说唱形式逐步发展成戏曲;南方省份的道情以板腔体为主,现在多数还是曲艺形态。清涧道情从唱词上说既有长短句,又有齐言句;从音乐体制上说既有曲牌体,又有板腔体。所以,我们认为清涧道情是一种以曲牌体为骨架的混合体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