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川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要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23年7月下旬,长江流域进入主汛期。正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应对准备工作。要科学救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正常...
天津市防指建立洪水应对机制 系统性提升洪水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制定蓄滞洪区运用机制,明确蓄滞洪区运用预警发布、启用建议、指令报批、转移安置、人员回迁等工作任务分工、责任单位,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完善蓄滞洪区内水、电、气、网等生命线工程基础设施自保和危化企业等高风险点位安全管控等内容,严防次生灾害发生,确保蓄滞洪区高效、安全运用。《机制》的出台,标志着...
民建中央: 建立城市重大自然灾害系统性风险防控体系
整合防汛(防台)抗旱、气象灾害防御、抗震救灾等多个指挥部职能,组建互补协同、统筹优化的城市跨类自然灾害系统性风险一体化防控机制,统筹负责暴雨、台风、洪旱、地震、热浪等的监测预报、预警防控、应急救援、灾后重建等。建设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的“城市重大自然灾害系统性风险治理”国家特色新型智库,构建科学决策...
新时代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与防范对策
从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演化、爆发的规律来看,系统性风险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极不稳定的波动变化状态,其内部的各个风险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具有典型的联动、合流、叠加、放大、诱导与倒灌效应,致使系统内部总风险值呈现几何倍数的增加,系统内部的任何一个风险爆发都将引爆整个系统性风险,导致系统运行瘫痪乃至崩溃。因此,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 首次系统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系统谋划海洋开发利用,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二)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协同转型,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探索...
【应急预案】霍邱县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工作组主要职责:指导各地和学校建立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测预警机制;对各类学校防范和处理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工作进行督查、指导;收集全县教育系统事故灾难突发事件信息,适时向各乡镇、开发区及县直有关部门通报,并提出有关对策和措施;对突发的灾难事件,视其性质和严重程度,研究提出是否在一定范围内停课、通知有关...
基于实践的文物建筑水患应对
1.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和监测平台。一是与当地气象、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完善雨灾预警预报,形成应急联动机制。二是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重点灾害区域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监控平台。三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江苏省财政厅 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省自然资源...
303.江苏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机制研究针对目前我省地质灾害以“隐患点”防控为主的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紧密围绕基层地质灾害风险防控需求,开展江苏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机制研究,推动我省防控重点由“隐患点”向“隐患点+风险区”转变,形成完善的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制度机制,实现地质灾害...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完成市、县(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信息系统升级。推动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依托现有机构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开展属地人群健康全生命周期监测与评估。三、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深度】汉源山洪启示:山洪不在地灾防御体系内,如何打破部门壁垒?
虽然山洪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经常相伴发生,但在中国目前的自然灾害防御机制下,山洪并不属于地质灾害,二者的防御工作分属两个独立体系——山洪归口水利部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归口自然资源部门。现实中,一种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诱发其他灾害,形成“灾害链”。但彼此独立、“各管一块”的灾害防御模式,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