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最忠诚的中华藩属国,为什么被日本彻底吞并和消化?
1868年,德川幕府灭亡,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核心的近代君主立宪制度。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谋求富国强兵。琉球地近南洋,北接三韩,是日本扩张的重要跳板。在维新成果初显、朝贡贸易名存实亡的背景下,日本决定吞并琉球。加强中央集权,日本于1871年废藩置县,萨摩藩就改为鹿儿岛县。日本同时将琉球从名义上的独立国家变为日...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工业是怎样得到迅速发展的?
首先在政治上,日本借鉴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同时通过“废潘置县”铲除了过去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管理,这为之后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市场条件。在经济上,政府通过改革封建等级身份,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数量,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传统的“领主制”,确立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并且取消了过去冗杂的赋税制...
如何看待辜鸿铭先生说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其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信条,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对国人的崇高赞誉,这些珍贵品格,日本这个民族哪点继承了呢?宋朝时,名相司马光就曾对日本做出过评价:“倭国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无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冦,弱必卑服。”很形象的概括了日本人的民族特征。客观来...
贾思京 刘岳兵:明治前期日本天皇宗教权威的构建
面对攻讦,《日日新闻》改变辩论策略,将“帝王神种—尊王心—君主立宪政体”政治逻辑,异化为“神圣”性是帝王存续之必要条件,提出“存其君、废其君之别,正在于言不言其帝位神圣、帝王神种之说”。它质问《每日新闻》:“汝所言非神圣之帝位限于外国之帝位?抑或将我皇国之帝位奉为同样之事乎?”它还表示,若...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派大量去日本的留学生,却成清朝的掘墓人!
于是,这些知识分子与清政府内部的开明官员,联手发动戊戌维新运动,目的就是在于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变革制度,富国强兵。可惜,由于维新势力的弱小,造成维新运动最终被镇压,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最终流亡日本。可是,令人嘀笑皆非,晚清知识分子完成不了的革新运动,却由八国联军侵华完成。八国联军...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王朝,现已延续2684年,下任继承者18岁开始选妃
那么在当今世界,君主立宪制国家越来越少,日本是否应该继续保留天皇制度?这个问题在日本社会中一直存在争议(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支持者认为,天皇制是日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国民的作用,反对者则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世袭的君主制度已经不合时宜。无论如何,菊花王朝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王朝,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见证...
《写作》新刊︱石珠林:梁启超的“涉日”阅读史与“新文体”的生成
1.主张的内容与目的有明显的规定。政治上是君主立宪制(1902年前后是革命排满共和论),哲学上是掺入东洋思想的进化论。他的信念赋予其文章以扩张力和说服力。“新文体”蕴含“新知识”2.通国内及各国的动向,切时务,并具有精深的中国古典知识。即“启人思”...
满清只能被扫进垃圾堆?中国君主立宪制的尝试,为何失败了?
甲午战败后,清廷内部出现了向日本学习的呼声,认为日本能通过建立君宪政体实现自强,中国可以仿照日本的模式。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也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许多留学生也改以日本为目的地,除文化相近,方便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进而实现富强,这一点也对中国留学生产生极大吸引。
日本天皇制的历史变迁,从中国式皇帝制开始,以英国式皇帝制结束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日本天皇的变迁融合世界君权的变化更迭,从一开始的中国式皇帝制,再到欧洲教皇式皇帝制,再到德国式君主立宪集权天皇制,再到如今日本战败投降后,在美国主导的战后民主化改革中,天皇制又演变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象征天皇制。中国式皇帝制这个制度,是由日本圣德太子与公元6世纪发动的改革打下的...
民国档案︱辛亥革命后日本舆论界对中国共和制度的关注与讨论
1912年民国建立伊始,日本舆论界将“再造中华”“应采取何种政体建设新中华”,视为重大紧急问题予以关注,日本政界、学界、报界人士纷纷发文讨论中国前途问题,其中多位论者从中国民智不及美法,共和体制与中国历史传统相违背角度进行论证,最终大都指向君主立宪制更适合中国。大隈重信认为中国人整体上缺乏公共心、政治参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