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月20日,一帧蜀籍带你走进古籍《四书集注》,了解《大学》的宗旨。海报所选用图为《四书集注》三十卷(宋)朱熹撰明成化十六年(1480)吉府刻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才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才能...
有巧思有妙意,有浪漫有实用,有回顾历史有展望未来录取通知书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期待这份带着温度、带着感情的仪式感,能让更多学子在人生的新起点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新生第一课,开启提升自我、追求至善的求学之路。城报记者王佳婷
温故知新丨儒风有新意⑩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走进孔庙奎文阁,学童们朗朗的读书声响起,观众沉浸其中,充分体悟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见证了中华文明薪火代代相传。孔庙奎文阁学童们在读书大成殿露台表演隆重的祭孔乐舞——八佾舞,展现“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臣”的历史盛况。八佾舞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
6个开场白,6个结束语 |写在2023岁末
《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中的“本末、终始、先后”正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生命之道。《大学》的终与始(德与财)开场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结束语: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基于新媒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播研究
《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传统文化以“礼、义、仁、信”为基本内容,要求人们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在现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政治诉求,也是一种文化诉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
三品工程:古井贡酒的增长密码
在“品质为王”的时代,古井贡酒始终坚持“向生产要质量,向质量要口感,向口感要风格,向风格要不同”的生产理念,以卓越的品质擎起发展的旗帜(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2、求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学》首章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企业也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光明日报-光明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立德”思想,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实现立德的育人目标关键在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夯实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
“总书记‘典’亮青年路”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引用《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句寄语广大青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映照出心怀家国、躬身为民的人民情怀,蕴含着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治学之道。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总书记谆谆嘱托。“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肺...
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盂县明德崇善志愿服务队的故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月17日清晨,盂县学府公园内,十几名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亲子诵读活动。大家诵读的是传统文化经典篇目。随着琅琅读书声入耳,其中蕴含的道理逐渐入脑入心。组织开展亲子诵读活动的是盂县明德崇善志愿服务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