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线手底针 绣出热辣滚烫东北风
“小针扎,裹青麻,青麻里面藏点啥?青麻白,青麻新,青麻里边插花针。”51岁的桑菊是新宾满族刺绣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就会唱这首儿歌。她制作的一件黄色长袍娃衣挂在一角:柞蚕丝面料,上绣祥云在龙凤之间缭绕,寓意龙凤呈祥。这件作品在2021年辽宁省首届工艺美术大赛上获刺绣类二等奖。桑菊说,这件娃衣是满族...
在东北,寻找最后的二人转学校
在东北,有不到300年历史的二人转是个“门槛”不高又接地气的民间艺术,“几乎人人都会哼哼两句”。董孝芳出生的吉林四平市梨树县是二人转发祥地,被誉为“二人转之乡”,天生的戏坯子基因注入到董孝芳这个梨树二人转的第七代传人血液里。“那些年我教出3000多学生。”那个二人转的“黄金时期”总让董孝芳怀念,从2004年...
如何打造现实主义喜剧“东北新青年”丨专访雍禾影业CEO黄嘉楠
作为一个文化企业负责人,黄嘉楠觉得自己有义务在新时代精神的指引下自觉去创作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作品,“《东北新青年》是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出于对社会的责任主动选择去做的正能量作品。我们基于本身的专业能力和对当下市场的思考,知道如何把主流价值观和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电影《东北新青年》作为一部...
在东北,不只有二人转和喊麦能让你摇起来
●去东北不看二人转就等于没去过东北。二人转根植于东北民间文化,鲜艳的服装,大花扇子和花手绢,一男一女一唱一和,连唱带说,唱词高亢诙谐,秉承着“千军万马,全是咱俩”的理念在舞台上又唱又耍,想不热闹都难。▲赵本山也算是二人转老演员了,并且这种表演特色在他早期的小品风格中一直有所体现●喊麦生于二人...
见过正宗的东北二人转吗?污得超出你想象!
点这里看往期所有作品穿一身炸眼的服装,满嘴透露着黄段子,时不时的还要扮傻充楞,多年来社会上对二人转存在很多的误解。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即使是赵本山大力倡导绿色二人转,还提供了刘老根大舞台这样的根据地,受到东北地区电视台的支持,但也还是难以让东北二人转的形象高级起来。
评论:东北二人转,越民间就越下流?
笔者认为,除要警惕“二人转”的两个极端发展趋势之外,更要理清低俗和通俗的区别(www.e993.com)2024年11月2日。针对观众、演员和专家们的各种不同声音,赵本山在各种场合,也多次表示:随着“二人转”市场的开放,出现了偏“黄”的二人转,这很正常,二人转的发展需要时间。对于二人转中存在的一些“糟粕”,赵本山的态度是宽容一些,给它时间,有了更多的...
重返90年代:赵本山突围,二人转风靡的日子
“1978年以后,二人转娱乐功能显露出来,拍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黑龙江一直讲艺术形式的,讲和唱,吉林也追求,浪、舞步、表演,辽宁更偏南,更受新潮文化的影响,最先出现在传统二人转里加入‘大姑娘美、大姑娘浪’的通俗民歌,他们会穿上非常夸张的演出服,出现一些第二性征的东西。东北乡村里的二人转,有的对标的是麦当娜的...
酸菜白肉就是味蕾上一场东北二人转版的《天仙配》
一颗渍好的酸菜,和一块煮好的白肉,绝对是一场味蕾上的东北二人转,而且是一对“天仙配”。白肉被片成薄如纸帛的薄薄的肉片,黄白的酸菜被切成细细的丝,在灶台的那口大铁锅中,它们相逢,相亲,相爱,水乳交融,酸菜吸收了白肉的油脂,就像那个在东北被叫做“翠花”的女子,菜色的脸上有了容光焕发的姿色,摇曳生姿风情...
李大博:二人转《大西厢》与元杂剧《西厢记》(二)
女被改造为直爽、伶俐的东北农村大姑娘!二人转《大西厢》唱片同样是表现张生走后莺莺对张生的思念,元杂剧中的崔莺莺表现得深情而悲戚,而二人转《大西厢》中旦角则以戏拟化的方式夸张表现了莺莺的伤感:旦:张先生你走时萌芽刚出土,现如今霜打树叶都黄……我朝天每日把你想,一场大病卧在了床,一天吃不上半碗饭...
二人转、相声与直播电商:师徒制风云三十年
17岁的赵本山,初中没毕业,就进了当地公社的宣传队,做二人转表演。那时候也不图挣多少钱,就指望着能吃饱饭,一次表演,报酬也不高,有时候一个团的人分十来块钱,有时候就是给一筐鸡蛋。但一年后,宣传队还是黄了,赵本山本来指望着在宣传队混日子,这一下没了着落,找不到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