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最新资讯_美学是什么意思_对美学的认识
美学美学(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英语:Aesthetic)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他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
重读马克思的美学笔记
这个定义沿袭了德国的美学鼻祖鲍姆加登的说法:它是“一门感性认识的科学”(引号内容为马克思笔记原话,下同);而且它还被描述为一种“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或类比的艺术”。紧接着,马克思顺着费舍的思路进入康德的审美判断力研究,他记录下康德的“想象把握对象的形式”,将“形象引入判断力”。接...
世界美学史视域中的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西方对美的思考,一直到世界现代化开始后的18世纪,在英国学者夏夫兹伯里、法国学者巴托、德国学者鲍姆加登的合力下,才形成学科型的美学体系。这一体系不像柏拉图那样从客观之物去寻找美,而是在夏夫兹伯里那里转向主体。物之美,在于人感到此物是美的,美学之理应从“美感是什么”入手。鲍姆加登从西方的实体—区分—本质...
撬开“人”与“主体”之间的密衔
此后,赫尔德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鲍姆加登式美学的切入方式以认识而非感情来理解感性事物,实际上掩盖和遮蔽了美学,赫尔德要求以“力量”的思想为美学的开始:“这才是美学!”力量美学强调“感受”及“幽暗”的作用,认为在自然的美学与人为的美学之间,须从“人”来加以解释——所有的人都有美学天性,因为所有的人都作为...
美学的创立者鲍姆加登和《维纳斯的诞生》
鲍姆加登认为,美学就是感性认识和感性表现的科学,他概括说美学就是美的科学。美学是研究感性知识的科学,要到人的主观认识中寻找美的根源。鲍姆加登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鲍姆加登指出,要达到感性认识的完善,须有三个条件:思想内容的和谐、次序和安排...
构建中国美学的学术、思想与话语体系——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
在鲍姆加登看来,美是一种完善(perfectio),而美学是研究感性表现的完善的科学(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除了鲍姆加登以外,意大利人维柯(GiovanniBattistaVico,1668—1744)提出了“诗性智慧”这一范畴,强调了人类想象、直觉等感性认识的重要性。这不仅构成了对哲学上的理性主义的批判,也对现代艺术哲学的形成具有奠基性的意义。英国人...
形成三大美学类型,著名美学家张法谈以中西印类型为基础的世界建构
第三,鲍姆加登从学术体系的整体出发,联系到主体和客体的整体性,来给aesthetica(美感)以理论定位:人作为主体就整体结构而言基本可分为知、情、意,与之相对应的学科:与理智之知相对的是逻辑(包括科学和哲学),与意志之意相对的是道德(包括伦理学和宗教学),与感性之情相对应的是aesthetica(美学),在主体中是作为感性...
【学术中国·文学】卜松山:中西美学的异与同
中国美学的重要研究者都基本认同中国传统美学最重要的特点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意识,即“审美境界是生命中最崇高、最高尚的追求”。刘纲纪也认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影响。由于语言不通等原因,德国美学从鲍姆加登到康德再到马克思的这一脉络,滞后了约百年才传至中国。因此,现代中国美学家...
【学术中国·文学】高建平:“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区别
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一书中认为,自从鲍姆加登提出了“美学”(aesthetics)这个词,美学这个学科就“呱呱落地了”。这种说法存在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只有命名并不足以形成一个学科。在18世纪的欧洲,先后出现了“诗性思维”“审美无功利”“内在感官”“趣味”“天才”“美的艺术”“崇高”等一系列重要概念,为美学这个...
生态美学:迈向生态文明的美学转型
一般认为,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的标志是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公开出版《美学》一书。那个时候既没有严重的生态危机,也没有作为独立科学的生态学。因此,现代美学既不可能考虑生态问题,也不可能从生态学借鉴理论资源。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学远远超越了其原来所属的生物学领域并对人文学科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