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世界都听得懂的语言
20世纪6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巧妙借鉴西方艺术形式,并结合中国民间音乐如越剧唱腔里的哭腔、滑音音调而创作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交响乐和小提琴独奏的浑厚表现力,其曲调和演奏技法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长盛不衰。每次在海外巡演中向西方听众介绍时,我们称之为《蝴蝶之恋》或中国...
草原歌者呼和牧人:带着蒙古音乐行走他乡
“抛开思想上的束缚,心里想着家乡的草原,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一位前辈的回答给了呼和牧人很大的触动,这一启发对于呼和牧人既是一种民间音乐的回归,又是日后表演时重视剧情创作的起点。即使常会废寝忘食,呼和牧人还是非常享受做原创音乐的满足感。他把最利于音乐表达的元素融入其中,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
用音乐搭建文明交流互鉴之桥
从幽燕古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慷慨悲壮之歌,到现代雄浑壮阔的交响乐,从蕴含京韵京味儿的民间曲调到庄重典雅的宫廷音乐,这座城市为多元的音乐创造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民族音乐到世界音乐,这座城市在秉承传统的同时焕发着新的生机活力,展现着古老文明的辉煌过往与蓬勃朝气,成为文化自信、...
来这里,一睹“南宋宫廷音乐的活化石”
源于南宋宫廷的富阳鼓亭锣鼓,是省级非遗项目。11月30日下午,位于富阳鹿山街道谢家溪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谢家溪鼓亭锣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馆”正式开馆。谢家溪鼓亭锣鼓非遗馆采用实物、图文、视频等形式,动静结合,生动展现“南宋宫廷音乐的活化石”鼓亭锣鼓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传承保护情况。在谢家溪鼓亭锣鼓非...
《中国古代音乐史话》:理国乐文脉 展中华文明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始于叶伯和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受西方科学观念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史家开始重视音乐的社会价值和教化功用,以期通过音乐的改进来达到移风易俗的社会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唯物史观成为该时期的治史观念,在以“音乐为中心”的研究思维观念体现下,音乐史研究既重视从民间音乐和考古...
【论坛】传统音乐的文化特性及其在四川的发展‖甘绍成
所谓传承性,指的是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中的多数乐种都有自己的传承谱系,一旦产生,便在某一民族或区域代代相传,成为当地具有影响、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乐种(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如我国清代以前历代皇宫、道教宫观、佛教寺院、儒家孔庙、民间班社传承下来的宫廷音乐、道教音乐、佛教音乐、孔庙祭祀乐舞、文昌洞经音乐、民间音乐等,它们都有各...
中国音乐的海外传播之路
隋唐时期,中国音乐文化开始直接向日本传播,为其现代雅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由遣隋使和遣唐使,日本开始大规模、组织化地接受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雅乐、燕乐和散乐等宫廷音乐以及踏歌、朗咏和催马歌等民间音乐得以大量传入日本,其中《玉树后庭花》《苏合香》《泛龙舟》等古曲目以及《碣石调·幽兰》《番假崇》等古乐...
古代希腊音乐的研究与重建,对现代音乐有什么启示?
此时期的音乐作品既包括民间音乐和舞蹈,也包括宫廷音乐和戏剧音乐。同时,乐器的使用也更加多样化,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也更加成熟。古希腊音乐经历了从简单的歌唱和舞蹈到复杂的合唱和器乐演奏的发展历程,古希腊音乐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古希腊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理国乐文脉 展中华文明——读《中国古代音乐史话》
新中国成立后唯物史观成为该时期的治史观念,在以“音乐为中心”的研究思维观念体现下,音乐史研究既重视从民间音乐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新材料,也强调人民群众的音乐创作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进入80年代,田青受到音乐史学多元化思潮的沁润,一方面综合音乐史学与哲学、美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去...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浅谈宋代岁时节日音乐特征
在宫廷,节日音乐也早已融入了民间音乐元素,节日中主要表演燕乐,宋代的宫廷燕乐包含了民间散乐、宫廷队舞、器乐独奏合奏等。以圣节、元日大朝会等宫廷讌飨音乐为例可知,圣节演出中的队舞、乐器、杂剧曲调部分均是在大曲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来的。结语节日中的音乐事项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艺术融合共同完成表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