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苏州府志》点校本出炉
修纂于康熙时期的这部《苏州府志》,是历代苏州府志中记述地域范围最大的一部。它上距明代中期的正德《姑苏志》170余年,下启乾隆、道光、同治3部苏州府志,是一部承前启后的著作。全书83卷,出自苏州进士、翰林院编修沈世奕,苏州状元、翰林院侍讲缪彤两位才子之手,详尽记述了苏州地区的建置沿革、山川地形、经济发...
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在明清时代最多时有园林200余处,而现在保存尚好的园林有数十处,大多是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苏州园林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
苏州,“人家尽枕河”的诗意与浪漫
明代林应训在《江南漕渠志》中记载了大运河苏州段的三条重要的运河支线,即至和塘、元和塘和松江运道:“松江运道由白蚬江西来,出呼鲤泾与运河合,入长洲界,又北经姑苏城,与至和塘运河相合。”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吴文化学者吴恩培说,这三条运河支线在当时承担了苏州府下辖各州县的运输任务。孙中旺认为,大运河...
“明代第一诗人”的命运沉浮,在这位汉学家笔下得以再现
据《苏州府志》记载,在1374年人口统计时,两县在籍的人口数量超过了六十万,加上城外邻近的四个辖县,苏州府的总人口达到了近两百万。元代中期的数据很可能不太准确,当时认为苏州城所在的平江路总人口约有五十万,而在同一时期,杭州城所在的杭州路总人口则接近两百万。尽管这一人口数据可能过高或过低(过低的可能性更...
寻迹江苏老地名|清明说地名,这些苏州历史地名为何带个“墓”字
苏州市吴中区的光福镇邓尉山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与邓尉山相连的“玄墓山”同样风景如画。潘君明介绍,《光福志》中记载,玄墓山因为安葬了东晋时期的青州刺史郁泰玄而得名。相传郁泰玄宅心仁厚,深得民望,他安葬之日,有数千只燕子衔泥为他建墓。清代,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玄墓山曾改为元墓山或者袁墓...
苏州这些地方藏着“龙”…
位于十全街中段北侧、南园宾馆西边有条小巷叫“五龙堂”(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此处原有石龙,名“龙坛”,为春秋时阖闾所造,这在明代卢熊撰的《苏州府志》上有所记载。“传说巷内有一口大井,上有石板履盖,盖上有四个井圈。宋代淳熙十年(1183)秋七月,苏州发生大旱,知府耿秉设厅斋祓祈雨,三日之后,有五条小虫状如蜥蜴,在井内...
明清时期苏州的人文经济实践——以“苏作”为中心
苏州琢玉业的繁盛,造就了一批身怀绝技的工匠,如陆子冈、周尔森、江皜臣、姚宗仁等,尤以陆子冈声名最著。陆子冈活跃于明代中后期,有“碾玉妙手”之称。有学者评价他“名气之大在中国琢玉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他所制作的玉器,价格昂贵,“皆比常价再倍”。而据地方志记载,陆子冈所造水仙玉簪,“玲珑奇巧,花茎...
古籍里的运河 | 运河与内河交融,成就“人家尽枕河”的诗意
明代林应训在《江南漕渠志》中记载了大运河苏州段的三条重要的运河支线,即至和塘、元和塘和松江运道:“松江运道由白蚬江西来,出呼鲤泾与运河合,入长洲界,又北经姑苏城,与至和塘运河相合。”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吴文化学者吴恩培说,这三条运河支线在当时承担了苏州府下辖各州县的运输任务。
古籍里的运河|苏州|吴江|大运河|道光帝_网易订阅
明代林应训在《江南漕渠志》中记载了大运河苏州段的三条重要的运河支线,即至和塘、元和塘和松江运道:“松江运道由白蚬江西来,出呼鲤泾与运河合,入长洲界,又北经姑苏城,与至和塘运河相合。”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吴文化学者吴恩培说,这三条运河支线在当时承担了苏州府下辖各州县的运输任务。
此刻姑苏|带城桥,跨过城内“玉带”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带城桥跨十全河,南连十全街,与带城桥路相交,北接凤凰街,北堍东侧为带城桥下塘,西侧与滚绣坊垂直相交。带城桥始建于唐朝。唐代《吴地记》、南宋《平江图》、明代《姑苏志》标注“带城桥”。明代《洪武苏州府志》记载:“万卷堂,侍郎史正志所居在带城桥南……桥迤通近本府南城,故名。今讹为戴城。”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