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产生与作用以礼入法使法律道德化 以法附礼使...
如《唐律疏议·名例》中所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唐律是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典范,剖析唐律有助于鉴古明今。可见,礼的等差性与法的特权性是一致的,礼法互补,以礼为主导,以法为准绳;以礼为内涵,以法为外貌;以礼移民心于隐微,以法彰善瘅恶于明显;以礼夸张恤民...
3月3日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那么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的青铜器,国外也还有的博物馆,就是专门收藏中国青铜器的,收藏中国青铜器的。现存的数量可以说是数以万计,就拿《中国青铜器全集》这一部书,一共是16本,它是集中了国内外博物馆的,收藏了中国青铜器的精华,一共16本,就...
从跪拜到作揖——中国古代拜礼的沿革
我们推求叉手之礼,应该兼有古代拱手礼中的揖、厌两种礼意,譬如,杨志、潘金莲的“叉手向前”,即是揖;至于引手着胸的动作,如施恩、阿寄的“叉手不离方寸”,以及《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手势,则属于厌。厌手图据元人所言,安南人“平居不冠,立叉手,席坐盘双足,谒尊者跪膝三拜”,彼以叉手为立礼,犹汉...
成语“先礼后兵”出自哪部古代名著?《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中,成语和典故常常被用来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战略智慧。其中,“先礼后兵”这一成语,源自于明朝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三国鼎立的英雄豪杰和他们的英勇事迹。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一回中,刘备远来救援徐州,面对曹操的围攻,他采取了“先礼后兵”的...
古代中国的治理本末次序
古代中国的治理,一条重要准则是“德主刑辅,礼法合治”。治理本末次序是导之以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德礼为根本,而政法为治道之末。“克明德慎罚”“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是内在规范,礼是软规范,政法则是硬规范,这既是长治久安之道,也是治...
文史丨宫保鸡丁、东坡肉……中国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
中国传统烹饪技艺十分讲究菜肴的烹饪方法,有人粗略地统计,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多达40余种,如氽、抄、炒、炸、浸、烙、烤、烹、涮、焗、煮、贴、炮、溜、煎、煨、煸、煲、熬、炖、烧、蒸、焖、烩、爆等,不仅烹饪方法多样,而且非常重视五味调和,肥醲甘脆一应俱全,品种风味各具特色(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在菜肴的造型艺术上,通过...
文史丨古代人是如何结婚的?隆重程度你想象不到!
在中国,据说黄帝时期已经有了聘礼。杜佑的《通典》写道:“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五帝驭时,娶妻必告父母;夏时亲迎于庭;殷时亲迎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年,定婚姻之时,六礼之仪始备。”其实,商代始有议婚,礼仪并不完备,因而被周讥为“礼不备”。周公制礼,也仅有聘(问名)、纳(纳采)、逆(迎亲)、送(送亲)四...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礼浸山野:宋代山水画中的礼仪图像研究
元初的道教典籍《道书援神契》中也把“醮坛”的来源追溯到社稷坛:“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11]在以儒家礼制观念为主导的国家祭祀中,祭坛很早就形成了三层的形式,而方坛又是最常用的形式。北宋聂崇义所编《三礼图》中有“方明坛”图(图...
李泽厚:巫术礼仪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源头
尽管历史学家们关于中国上古至上神与祖先神的关系,仍有各种参差不同的意见;尽管这两者的所谓“合一”或“一致”可能有并不相同的多种形态;但两者紧密相连却几乎被学者们所公认。如王国维认帝喾即殷祖先,“为商人所自出之帝,故商人谛之。”郭沫若说:“卜辞中的帝就是高祖夔”,“至上神‘帝’同时又是他们的宗...
古代“正统观-合法性”三人谈
虽然安重荣那句赤裸裸的实力至上宣言非常著名,也道出了五代权力政治的本质,但这样的权力传承势必非常缺乏稳定性,宋人范浚在《五代论》中早已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事实是:中国的皇权有着双重来源,不止有军事权力,更重要的是恰是“礼”所赋予的神圣性与政治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