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文纪录片《天下第一团》开启中国稀有剧种的传奇之旅
纪录片《天下第一团》主创团队用时一整年,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遍访中国稀有剧种传承人和艺术家、研究学者,深入大同市雁北耍孩儿、宁波市甬剧、汉中市汉调桄桄、绍兴市新昌调腔等“天下第一团”演出一线,扎根稀有剧种的地域风土,打造出一部文质兼美、视角独特、视野开阔的戏曲人文纪录片。纪录片采用“剧种剧团纪实+...
戏曲大省不落下一个古老戏种——追踪福建传承保护三个濒危剧种的...
福建大腔戏,属中国古南戏“四大声腔”中的弋阳腔,形成于明代中期,因是“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故称大腔戏。大腔戏是福建省现存最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有弋阳腔活化石之称,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介绍,明景泰年间,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熊氏家族年年...
每两年消失3个剧种:拿什么拯救民间戏曲?
小戏种身陷“边缘化困境”、“评奖戏”常常“曲终人散”、人才流失创新受阻……针对如是种种,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从剧本创作、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等多方面支持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承载千年乡愁的民间戏曲,在去留彷徨、日渐式微间,到底应该拿什么来拯救、如何拯救?74个...
162项传统戏剧纳入“非遗”保护伞 “重申报轻保护”演出剧种骤减...
新华网北京12月18日电(白瀛、郭晨琦)随着日前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公布,又有包括线腔、平讲戏、东河戏、永修丫丫戏在内的4个戏曲剧种被列入“非遗”的保护名单。至此,共有162项传统戏剧被纳入“非遗”保护伞下。然而,还在演出的剧种却在逐年下降:上世纪末还有394个,如今却只有不到200个...
黄梅戏到底起源(发源、发祥)哪里?黄梅戏起源争议是谁引发的?
最初由农民和手工业者创造并唱响于乡村草台,属于地方戏曲剧种。安徽省安庆市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与发祥地,经过近两百年的传承,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梅戏给予了高度关注与重点扶持,黄梅戏在安庆已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表演艺术、剧本和音乐创作、戏剧理论研究的完整体系。二○○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国务院...
傅谨:戏曲“剧种”的名与实
举例来说,1950年初创办的《新戏曲》杂志,从一开始就是用剧种来称呼地方戏的,这一点已经和今天没有任何区别;而上海市举办的戏曲改进运动春节演唱竞赛的获奖名单上,也明确标示着京剧、越剧、绍兴大班、沪剧、江淮戏、维扬戏、甬剧、常锡戏、滑稽剧等,虽然“江淮戏”等具体名称与现行通称有异,但其中体现的剧种...
让更多人熟悉并爱上皮影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灯影子”“皮猴戏”,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陕西华县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北京市西城区松树街胡同,便有一间以华县皮影为主题的汪天稳皮影工作室。观众在工作室观看传统皮影表演《龟与鹤》。
莫霞:地域性、稳定性与微变性——谈剧种气质对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影响
2014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毕业,硕士论文题为《戏曲的剧种气质》,获得了当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2019年,上海越剧院创办青年创作沙龙,下属直播品牌青年·戏谈每月一期,其中我主持的话题是“越剧剧种气质系列谈”。举这两个例子,是想介绍我从就学到从业以来对“戏曲的剧种气质”从未停止过关注。为什么?
戏曲稀有剧种焕发新生,探索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独特的唱腔、火爆的打击乐、舞蹈性极强的动作程式……8月27日,山西省大同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剧种保护传习中心带来的传统折子戏《猪八戒背媳妇》,在2024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中精彩亮相。8月27日至9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1个稀有剧种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轮番登场,集中展示戏剧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的优秀成果...
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将举行,江苏这两部作品入选
通剧是南通的地方戏曲剧种,由国家级非遗“童子戏”发源而来,属于濒危稀有剧种。《陈英卖水》是通剧经典传统剧目,经过改编,在保持传统通剧老戏老腔老调的同时,坚持新人新作新韵,在剧本、唱腔、音乐、服装、舞美、灯光等方面既体现了传统通剧特色,又与时俱进作了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