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汉剧团在湖北地方戏“培根”计划折子戏展演中...
其中,汉剧《活捉三郎》、阳新采茶戏《打神告庙》两个剧目,江梓涵、宋子欣、万江红三位青年演员审核成绩为优秀。江梓涵汉剧《活捉三郎》湖北地方戏青年表演优才“培根”计划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大力支持下,于2022年启动,定期三年,旨在遵循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通过“定向”“定人”“定戏”三合一模...
湖北:繁荣戏曲文化 打造戏曲高地
根据2015年全国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湖北现有京剧、汉剧、南剧、荆河戏、山二黄、湖北越调、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东路花鼓戏、阳新采茶戏、襄阳花鼓戏、远安花鼓戏、随州花鼓戏、郧阳花鼓戏、文曲戏、钟祥梁山调、提琴戏、柳子戏、恩施灯戏、堂戏、恩施傩戏、豫剧、曲剧、川剧、郧剧等26个戏曲剧种;列入国家级或省...
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湖北越调惊艳亮相
湖北越调是襄阳地方戏,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其巧妙融合了古老秦腔的磅礴气势与本地襄阳腔的温婉细腻,展现了中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韵味。《伐子都》作为湖北越调的经典之作,曾在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中大放异彩,其主演史志红获评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彰显了湖北越调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成果。
梅杰:“楚乡之味”的湖北剧种黄梅调
这些都明确无疑地说明了黄梅调是湖北剧种。另外,在民国时期,有许多文章(不少为黄博怀先生提供)明确指出黄梅戏为湖北剧种,并专门指出黄梅调(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也反映出黄梅戏命名早就在晚清时期即已完成,并非迟至1950年代(除了熟知的民国十年《宿松县志》外,如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报道《黄梅淫戏》,其实...
湖北皮簧腔系剧种
湖北皮簧腔系剧种-越调、山二簧与皮簧腔系相近和属此腔系的剧种还有越调、山二簧、南剧、荆河戏。·湖北越调,其声腔与山陕梆子一脉相承,又与汉调西皮十分相近。相传系明末李自成属下的秦陇子弟随军传至鄂西北,与地方语言结合,于乾、嘉年间形成。流行襄阳、郧阳、荆州、恩施、安陆、德安及豫东南部分山区。湖北对...
湖北竹溪武陵不夜城:稀有剧种唱出文旅“大戏”
山二黄脚色分行与汉剧相同,分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各行演唱自成特色(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山二黄主要声腔有西皮、二黄、唢呐二黄、反二黄、四平调等,均属板腔体,有时兼唱吹腔、杂调,少数剧目唱昆曲。作为湖北省现存的9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山二黄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
湖北十堰武陵不夜城:灯火璀璨竹溪畔 梨园古韵兴正浓
????山二黄又名汉调二黄,属皮黄腔系地方戏曲剧种。作为湖北省现存的9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山二黄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观众越多,我们演得越有劲。”山二黄剧种第四代传人、国家二级演员黄彩平说,戏曲进商圈,可以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还弘扬了优...
新华社客户端 | 湖北来凤:三百年南剧传承不歇,舞台一隅续写非遗故事
南剧,又称南戏、施南调,俗称“高台戏”或“人大戏”,是流行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戏曲剧种,湖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南剧萌芽于清代康熙年间、鄂西容美土司时代,形成于十八世纪中期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时间回溯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深受汉文化熏陶且酷爱戏剧的鄂西容美土司田舜年,慕《桃花...
湖北“小梅花”首次走出国门载誉归来
在本届戏剧节上,中国剧协小梅花艺术团向国际艺术同行和少儿朋友展示了秦腔、黄梅戏、吕剧、楚剧、南剧、越剧等六个剧种七个经典折子戏片段,中国戏曲的舞台魅力和精湛技艺赢得现场专家、观众和少儿朋友的高度点赞。其中,湖北“小梅花”黎楠、张婧楠和任俊杰分别表演了楚剧《打饼·游街》、黄梅戏《天女散花》和南剧《...
“非遗”剧种各具风格 今春文化演出市场日益升温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文化演出市场也日益升温,文艺团体积极投入舞台作品创作,带领观众在剧场里感受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近日,来自福建泉州的“非遗”剧种高甲戏《围头新娘》在中央歌剧院与观众见面。作为首批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甲戏,是闽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戏曲戏种之一,深受海峡两岸百姓喜爱,其艺术特色鲜明,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