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园与对偶: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意识
对偶是中国文学中一种经典的表现形式,很可能是中文特有的,世界上大部分其他文字难以实现。已经有人开始讨论这一话题,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对偶”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对偶与对称不同。对称指的是两边完全相同,而对偶则是两边大致相当,但有所变化。古人写对联时,如果上下联完全对称则显得无趣。例如,山对水、花红对...
中国多地发现活态诗经《蓼莪》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我国多地出现的唱诵体《蓼莪》,几乎都是以吟唱的形式呈现在丧葬仪式上的。如云南省南涧县的《蓼莪》,湖北省赤壁市的《蓼莪》,云南省元江县的《蓼莪》都是如此。这一发现,结束了只能看到《诗经》歌词,而无法看到《诗经》曲谱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历史上的《诗经》找到了一条便捷的路径。从...
微史记|活着的诗经!被他们发现了
首先,从体裁上看,诗经中的《蓼莪》并不是一首典型的感念父母恩德的悼亡诗,而是一首只能在丧葬仪式上吟唱的仪式歌。调查团队在调查贵州省贵定县《蓼莪》传唱人耿文福并希望能尽早采录《蓼莪》时,耿文福表示“这些东西不能随便唱,按规矩,不但只能在白事上唱,甚至只能在白事活动的某一时段上才能吟唱”。其二,...
《风雅三千年》之水墨赓歌
《诗经》的三种艺术形式"赋""比""兴”与中国画的三种形式白描、工笔、写意巧妙地对应。孙德生先生创作的中国水墨画《风雅三千年》诗经系列作品,挖掘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将《诗经》的诗歌文本与绘画语言之间艺术地缔结,阐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千年追求,为中国水墨画提供了新的样本,丰富了中国水墨画的艺术表...
《诗经》中的诗歌因经过整理较多而重章叠句较多,后世形式更自主化
但在《诗经》的年代,诗更重要的是“歌词”,且主要以四字一句为主,表达手段多少是有些受限的。于是,通过“重章叠句”来加重、加深、扩展所要表达的内容,以达到“诗言志,歌咏言”之目的。从楚辞开始,句子不再限于四字,长了很多,表达方式和手段都是《诗经》时期所不可比拟的。
古文论形式批评的意义检视与体系构想
从先秦“诗言志”的实践与阐说、诗人自道“诗言志”的内涵及“诗言志”训诂三方面重加梳理,可以看到它不仅指“表达思想意志”,也包含“抒发情感”和“纪事论理”,这在《诗经》中有很清晰的呈现(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此处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言志”还是“缘情”,都与语言和形式有关,都落实于语言和形式。倘再联系古人经由文学...
《大家小绘》成都首发:让传统文化以图画书形式呈现
《大家小绘》创始之初,旨在将绘本作为桥梁书,把入选课本的古典经典绘本化。到后来不局限于课本,从《诗经》到现当代名家著作,用绘本形式表现几千年的经典,让中国孩子从小就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陈禺舟出版策划超过20年的同步课标语文教材,他表示:“《大家小绘》通过创设具体情境,用图画绘本形式演绎经典古文,...
诗经随笔:《国风??卫风??淇奥》鉴赏之一
一、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淇奥》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这是《诗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全诗共三章,每章开头均以“瞻彼淇奥,绿竹……”起兴,形成了回环往复、韵律优美的节奏感。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还使得诗歌内容在反复吟咏中逐渐深化,情感逐渐升华。同时,每章在对君子的描述上各有...
昆仑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2.影响艺术表现形式在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昆仑文化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昆仑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主题,许多绘画作品中都描绘了昆仑山的景象,以表达对神秘力量和美好境界的向往。在雕塑方面,西王母等昆仑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也经常被塑造,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音乐作品中也常常出现以昆...
孙中原:论《孟子》逻辑学的范畴与原理
《孟子·告子上》说:“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伸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不知类”:指出对方陷于逻辑矛盾,存在逻辑混乱。此与墨子在《非攻上》《公输》中所用的推论形式,包括指责对方的套语“不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