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代字辈”新秀逐梦白玉兰,专场串起青年昆曲人的成长之路
以及昆曲在浙江从“传世盛秀万代”代代相传的用心。这场专场是倪润志参评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申报剧目,她也感恩于上海持续给予青年人才机会与舞台,专场尾声,她的声音铿锵有力:“我是倪润志,此生当以戏为志!”
周日来听!昆曲“传字辈”第三代传人将做客“准噶尔大讲堂”
著名昆曲演员周好璐将做客“准噶尔大讲堂”作题为《走进“非遗”之首——昆曲》的讲座周好璐是国家一级演员、北方昆曲剧院创研室主任,是昆曲“传字辈”第三代直系唯一传承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周好璐出身于百年昆曲世家,家学渊源深远、底蕴深厚。2022年2月,周好璐在家中接受《环球人...
沈斌:追忆昆曲“传”字辈老师——兼谈我从演员走向导演的历程
今年是苏州昆曲传习所创办100周年,又是昆曲申遗成功20载,作为昆曲人,理应缅怀“传”字辈老师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启蒙教诲,以及他们对昆剧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予以回顾总结并表达感恩之心。20多年前留存的昆曲“传”字辈先生13人合影(前排左起:王传淞、王传蕖、郑传鉴、沈传芷、倪传钺、沈传锟、薛传钢。后排左起:吕传...
沧浪亭前,昆曲VS青春=“最苏州”
从入学第一天起,老师傅们一直挂在嘴边:“辈分的传承,是昆曲承前启后的桥梁。”非要论资排辈的话,严超群“属于‘振’字辈”。他翻阅历史资料发现,昆曲虽有600多年的历史积淀,但一路走来也是跌跌撞撞,历经坎坷。尤其是18世纪,对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孤芳自赏的狭隘天地。民国时期,昆曲甚至...
16位传字辈昆曲大师唱段成孤本
昆曲《牡丹亭》剧照资料图片抢救16位大师唱段成“孤本”据了解,清末昆曲开始没落。北京和昆山、南京等地的昆班力量渐次瓦解。为了延续昆曲的“香火”,昆曲老艺人们在苏州成立了昆剧传习所,不仅不收学费,还管饭,40多个贫家子弟应召入所习艺。若干年后,人们把他们称为昆曲传字辈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字辈艺术...
专访|邢岷山:院子里的昆曲,院子外的角色
自此邢岷山入了昆曲一行,专工武生和老生,而当年的招生老师里就有他日后的岳父岳母(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岳母沈世华唱的是闺门旦,是中国昆曲非遗传人。“昆曲的辈分叫做‘传世盛秀万代昌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传字辈那会儿,发生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事。我岳母是世字辈,我是秀字辈,现在传到了第6代。”邢岷山解释。
昆剧艺名里藏着门道“后八代”等你来取辈分名
辈分名用到第六代林为林、六小龄童都是“秀”字辈那“传”字辈之后,又是谁取的?新中国成立后,“传”字辈老师与许多关心、了解昆曲的文化人一起,陆续确立了“世盛秀万代昌明”七个辈分用字。“世”字辈艺术家也沿袭上一辈的传统,取定艺名。比如沈月华和郑富珍,都是旦角,起名叫“世华(華)”和“世菁...
高玉倩作为梅派弟子从不因出名而乱辈分,因《红灯记》而家喻户晓
当年,毛主席看完《红灯记》流泪了,而且他老人家连看了两次。现在演员学东西太窄,多数人只学本行当,有的甚至只学本流派,这样的学习难成好角儿。梅兰芳学昆曲,学书画,学武术,昆曲、书画、武术对他的艺术都是无形的滋养。学习不可以太功利,正如陆游诗句所言——“功夫在诗外”。
昆曲大师汪世瑜:昆曲不能过分小众化 要改革
苏周刊:像您这样辈分比他们高很多的老艺术家还会教他们吗?汪世瑜:现在还没去,以后还是会教教他们的。估计前期会以讲课的形式为主,给他们讲戏讲昆曲,具体给他们上表演课的话要到后期了。昆曲是口传心授的艺术,必须有好的老师来教,一代代要接上。
...10月北京上演,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创立100周年,致敬昆曲传字辈。
这是新中国首次上演的全本昆曲《长生殿》,六十多年来一直是昆剧舞台上传承的典范。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创排的四本京剧《太真外传》,亦是从昆曲《长生殿》改编而来,被誉为梅派艺术的巅峰之作。作为梅派第三代传人,宇文2008年就跟随恩师姜凤山先生学习了全部《太真外传》,排演梅派经典《太真外传》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