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中秋词,展现苏轼三种人生态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从关键字眼,我们就能感受到苏轼的心境:首先是秋凉,这哪里是秋凉啊,这分明是心里拔凉拔凉的好不好?其次是常愁,这里愁的也不是客人少,愁的是自己的人生境遇罢了。再者是,这哪里是光感到孤独啊,这分明是词人自己感到孤独罢了。最后是凄然,好家伙,直接摊牌了,我苏轼就是很不高兴!其实我们要理解苏轼,40岁之前的...
苏轼人生哲学家:12首绝句,句句含情,字字生香,篇篇富含哲理
这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身处两难心境,却又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寓深情于平淡,显豁达于困厄,生动展现出苏轼身处逆境仍能笑对人生的高尚人格与博大胸襟。08《洗儿》宋·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这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苏东坡诗词中学习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在这里,他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苏东坡的文赋中也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淡泊欲望的生活智慧。在《赤壁赋》中,他借与友人的泛舟之游,抒发了对宇宙之大、人生之渺小的感慨。他提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
苏轼一首《定风波》寄寓着苏轼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苏轼43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他有一位好友名叫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北宋著名诗人、画家,受其牵连,原本春风得意的秘书省正字王巩,不久就被无情地贬到万里之外的岭南宾州,去做了个不咸不淡的小官。是受牵连最重的,这让苏轼一直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
风雨过后苏轼大彻大悟,写下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词,其中一句成为...
词作由自然现象谈到人生哲理,是苏轼的一首典型的因景生情的词作。开篇句“莫听穿林打叶声”,描写的是雨点打在林中的树叶之上,发出的声响。可见这场雨来得突然,也是一场倾盆大雨。“莫听”二字又表明词人虽然途中遇雨,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这突降的大雨。
苏轼最想哭的一首诗,通透豁达,开头两句鼓舞了世人1000多年
而他的豁达胸怀与超然心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的典范,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保持平常心,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看待世间一切(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如今,当人们处于困境之中,当人们被困难挡住了去路,当人们坠落于迷茫之中时,便会想起苏轼在困境之中的呼喊:“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毛泽东诗词中的文化自信及其启示
山水属于自然造化,对山水的感知、态度与情感则是文化。《论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曰:“模山范水,诗人常事。”毛泽东“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具有强烈而深沉的山水情怀。但他不像古人那样一味寄情于山水,他总是超乎于山水之外,借山水来呈现他丰富的人生感悟与...
深度好文:通过一生经历,看苏轼儒释道思想的转变!
这表现出诗人对时空、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态度,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正是如此,尽管天各一方,但如果能够精神相通便如同在一处了。词中苏轼心绪辗转曲折,波澜起伏,在现实和期愿中挣扎,好在最终悟出的人生哲理让苏轼超脱。他并不完全超然的对待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出能够让他“随缘自娱...
观众点赞:苏轼的故事可励志也可育儿|东坡大家讲
“以前更多是对少年时期和成为东坡居士后的苏轼的了解,对于他被贬岭南时期的故事知之甚少。”通过赵冬梅教授的讲解,她不仅填补了许多知识空白,还深入了解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内涵。芳芳认为,苏轼的乐观豁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启示,让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