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速递:唐代科举制度兴起促进社会流动性
2)通过科举考试对事业成就的影响越来越大;3)在整个唐朝,父亲的地位始终很重要,尤其是对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男性而言。图3:不同年份对个人官职的因素变化曲线。科举制度塑造了中世纪官僚机构的社会流动性,就像大学教育塑造了当今富裕国家的流动性一样。此外,通过竞争性考试甚至可能会使后来的成功机会均等,因为父亲...
诗仙李白的庙堂和江湖,缺席大唐盛世科举原来另有隐情
二.科举考试报不上名,开元盛世还流行推荐选官制度,于是就一路云游,一路干谒行卷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制科或特科)以入仕途,科举这条路堵上了,留给李白的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漫游,散播美名,献诗赋自荐;二是从军,自己有一身武艺;三是隐居,走终南捷径。李白还没有出蜀,就决定好走前两条路,而主要精力是用...
2025年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学基础综合(641)自主命题考试大纲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三)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四)德育方法说服教...
机遇更垂青于有条件准备的人——以千名新三级学人考前职业和家庭...
据本人对收集的200余部新三级学人的回忆文集鸟瞰,并采取以职业分类取代当时按“身份制”登记的统计方法,首先对其中的31部文集及千余个有效样本的统计,并借助郑若玲等人的成果推演:新三级学人出身于知识分子或干部家庭的应占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出现2个及以上新三级学人的家庭,几乎都是知识分子和干部家庭。本人考前...
清朝的科举制度:从发达到走入死胡同
如上所述,清代科举是满人入关后为了从新归附的汉民中选拔人才而实行的,此后科举制度还推及作为清朝股肱的满、蒙、汉军八旗。顺治八年(1651年)设立翻译乡、会试之制,只有八旗子弟才有资格应试。乡试取满人五十名、蒙古人二十名、汉军五十名;会试取满人二十五名、蒙古人十名、汉军二十五名,通常无须经过殿试就可授予...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暨第十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此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主办,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学者在多学科视野下探讨了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本次会议论文,近三分之一探讨了科举史、科举评价以及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复杂多样的关系等问题。陈兴德借由“乌...
李世愉评《清代武科考试研究》|一部研究清代武举制度的力作
清代科举制度的一大特点是覆试制度的推行,不论文武科,会试取中的贡士均需在殿试前参加覆试,覆试不合格者要罚停殿试一科或两科。是为罚科,文武均同。由于覆试罚科的存在,造成确定的会试中额与殿试录取进士之额,往往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这种差距,武科则明显大于文科。作者通过研究对比,对此现象有一段议论:“...
【分享】一些有趣的工具变量——从阿西莫格鲁的论文说起
而方颖、赵扬《寻找制度的工具变量:估计制度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这篇论文主要贡献在于建立了中国地级市制度质量的工具变量,即以1919年各城市每千人中基督教教会初级小学注册学生人数作为制度的工具变量,并详细论证该工具变量的适用性。我们的研究发现,制度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显著为正。如果制度的质量提高0.0...
大历史|唐代“牛李党争”,背后真的是贵族与寒门的争斗吗?
首先,“牛李党争”是贵族与寒门的争斗,这是事实。从唐宪宗元和三年至唐宣宗大中初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李德裕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之间展开了尖锐的斗争。牛僧孺画像。来源/甘成福《甘肃史话丛书》双方斗争的起点跟科举制度有关。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朝廷以“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选拔人才。
女博士与男导师的陈年故事:搞学术不喊我是吧?
2,开创了殿试制度,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遏制了主考官以个人喜好与社会关系取士的弊端。可惜武曌之后,反攻倒算的李唐穷尽一切手段肃清武后“遗毒”,据说目的是:MakeGreatTangGreatAgain.(让大唐再次伟大)然鹅,大唐没等到中兴,反倒是好端端的科举制度又给折腾到历史的老路上,甚至还更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