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
为了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1964年到1965年,在安江农校附近的稻田里,袁隆平一垄垄、一行行地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他冒着高温,在田里晕倒了爬起来继续找,坚持不懈地找了两年,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稻株。他立刻利用它们反复试验、反复论证。此后,袁隆平与他的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
袁隆平院士今日在长沙安葬 袁隆平资料简介主要事迹
今天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于泥土的老人,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在悲伤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学生等前来送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出席仪式。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高考作文政治押题二:袁隆平、吴孟超经典语录、主要事迹、适应...
袁隆平有句名言,“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学家,更像是一位农民,于是他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与大地贴的近,与百姓贴的近,更与实践贴的近,在贴近中,有他的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中国14亿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实践到了真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袁隆平生平事迹主要成就
中新网长沙5月22日电(记者刘双双杨华峰邓霞)“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北京的旧称),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水稻是湖南主要农作物。1966年,袁隆平...
读史明智!人教社再版教材“袁隆平事迹”变化引关注!国人纷纷缅怀
民声天下5月1日北京快讯“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但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懈不得。”,这是已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留给后人的一句既是“定心丸”也是“警句”名言。先生已经故去,而他的敬业精神至今仍被视为国人的榜样。
中国农科院举办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袁隆平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9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孔明主持会议。报告团由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带队,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袁定阳、赵炳然、李莉、吴俊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
天寿陵园:让未来“袁隆平”们的事迹更早进入教材
袁隆平也没有例外。教科书上的确有他的名字,但是也是一闪而过,没有专门的传记,或中等篇幅的专栏介绍,就像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类工作一样,只知皆大欢喜的结果,不知心血铸就的过程。如同1999年表彰“两弹一星”一样,杂交稻的突破性成就过去二三十年之后,杂交水稻之父的事迹在我们那时的教科书中也是不着痕迹的。
袁隆平、屠呦呦事迹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致敬那些搞科研的国之脊梁!
2019年8月27日,教育部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主要从普通高中教材编写工作展开,其中语文教材新增了两条引人注目的内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事迹将会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名字分别为《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和《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值得一提...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袁隆平的事迹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袁隆平的事迹从田野重重稻浪中走来的袁隆平,是一代科学大师,也是一座精神富矿。他以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与道德操守、事业追求与社会责任、祖国情节与世界胸怀完美结合的风范,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袁隆平是一位视科学为生命、以科学为灵魂居所的伟大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
追梦的人――袁隆平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24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科技部、农业部、湖南省委联合举办的袁隆平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袁隆平把自己的这个梦叫做“禾下乘凉梦”。他在报告中说:“但愿这个美梦早日成真,在我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事实上,正如湖南省农科院党委办主任常立沙在报告会上介绍的,几十年来,袁隆平一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