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 跨越国界 联结心路 记第二届“良渚论坛”
他有一本还未出版的小说《奇奇的日记》,主角是一个中国小男孩奇奇。“在这本小说里,我讲述了奇奇融入我们文化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通过奇奇了解到的中国文化是多么美妙。”他希望在“良渚论坛”上能找到一位中国译者翻译这本小说,“文化从来都是流动的,中国文化有益于世界,我希望这是一个起点。”正如“第二届...
探寻5000年前“长三角一体化”文化密码
那时候,有学者提出,良渚古城是良渚古国的“首都”,寺墩遗址是良渚古城下辖的“省会”。然而,近几年的考古发掘证实,寺墩经历了崧泽文化晚期。因此,我认为,史前时代,寺墩和良渚的关系更像先秦时期的吴国与越国,两者都是长江下游文明中的重要一员,又各具特色。比如,同处良渚文化时期,寺墩出土玉琮为多节,良渚遗址...
艺术开卷|良渚考古口述史:良渚古城的发现与发掘
关于古城叫什么名字,也是跟张先生、鲍局长、高蒙河等一块商量过的。山西有个平遥,叫瓶窑古城听起来就不对头。也想过叫莫角山古城,不过叫良渚文化莫角山古城绕来绕去的麻烦,干脆叫良渚古城。刘斌在北墙解剖点于是2007年11月29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与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良渚古城的重...
刘斌:5000年前后,良渚古城内外的惬意江南生活|讲堂159-3①
第一,良渚文明以种植水稻、养猪等农业作为文明的支撑。一些文章中常常会用“饭稻羹鱼”来形容江南。事实上,从考古发现来看,良渚是饭稻羹肉、饭稻羹猪。良渚遗址出土的动物骨头有几十种,其中80%是猪骨,且大部分都是家养猪,说明养猪业在当时非常发达,是当时主要的肉食来源。第二,良渚文明拥有发达的陶器、石器...
良渚古城:一个“水乡泽国”的发展与消失
良渚古城堆筑的草裹泥往往是一个大的区块,就像现在的写字台,大概两三个立方的一部分。弄开后呈现出泥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这证明它是取自不同地方的泥。我们还可以推断大概是一个船运过来的,这能够帮忙理解这样大型工程的运输与垒筑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大义良渚:申遗路上留下多少足音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前人开创,今人续章。83年前,田间一片黑陶,拉开良渚考古的序幕;83年后,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之名亮相世界级舞台。文物事业是全民的事业。申遗路上,有许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故事,值得我们娓娓道来。
良渚人的制玉作坊群,最早的远距离大规模专业生产
20世纪90年代,此地挖鱼塘曾出土大量玉料,盗掘现象也很严重,引起了文物部门高度关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曾在这里试掘,发现了很多玉料,推测这一区域可能存在面积较大的制玉作坊遗址。2007年,良渚古城发现后,关于良渚文化核心区的布局已经搞得非常清楚了,这些年,考古队员的目光,移到了古城外围,以余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