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和历史约会——体会一九四九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改称中华门时,有人想把石刻的“大清门”匾额拆下来翻过个儿,刻上“中华门”几个字再放上去。结果发现,背面已经刻有“大明门”几个字。历史上的变局,曾经如此地浓缩在一方匾额之中。但是,当历史走到1949年的时候,人们的感悟和体会,绝不像把一个匾额翻过来、倒过去那样轻松。一路悲欢把...
徐悲鸿给苏葆桢的两封书信首次公开
苏葆桢的儿媳、作家陶红在一篇文章中记下了公公当年的学习与生活:“中大学习五年,苏先生得以系统学习绘画技艺和绘画理论,画技突飞猛进。在中大教授中,尤以徐悲鸿先生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学生影响最大。”陶红在文章中还转述了苏葆桢的回忆:“徐悲鸿衣着朴素整洁,态度和蔼可亲。对学生的绘画,他总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
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再婚生子,晚年透露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由于老是作画,徐悲鸿老是没时间收拾自己的形象。瞅着徐悲鸿那邋遢的样子,廖静文特别心疼这个男人。在外人劝了也没用之后,廖静文就着手照料徐悲鸿的生活了。在廖静文那儿,徐悲鸿体会到了别样的温暖,还被她的体贴给感动了,渐渐地徐悲鸿就完全爱上了廖静文,接着他就在报纸上发消息,主动说要跟妻子蒋碧薇断了关系。...
徐悲鸿、常玉、陈逸飞画人是什么画风?这场“肖像”特展揭秘
张晓刚《草原组画:晚风》这其中,既有国画大师徐悲鸿于1928年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时,为挚友杨仲子画的油画全家福;也有大师常玉带来的常玉纸本水彩作品《坐姿女像》,著名画家陈逸飞也带来了油画《忆浔阳》。此外,罗中立、庞茂琨、张晓刚、周春芽等从四川美术学院走出去的油画大家,也在本次展览中有作品展出。
文博展讯丨五月,北京地区这些文博展览持续进行中
展览简介:专题展与天津博物馆合作,以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的交往为核心,展示他们师友情缘、介绍他们的核心艺术创作元素。该项目以少年儿童美育为目标,注重数字艺术的开发展示和教育体验活动的推广,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中,画与字、光与影,再现东方人特有的浪漫与情怀;展期将面向公众组织不同类型的美育活动,挖掘以齐白石...
传荟·成蹊: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校生优秀作品展成功开幕
林茂表示,中央美院附中是在我们的老院长徐悲鸿先生、江丰先生亲自倡导和直接关怀下创办的,在70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与中央美术学院血脉相通、一脉相承(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本次“传荟·成蹊”的展览,向社会集中展示了附中办学70年累积的专业教学优势和当下专业教学的整体面貌,这个展览从三个部分的脉络篇章,清晰地显示出了我们附中在基础课...
也说“京派”——从中华艺术宫绘画研究展说起
若不从地域文化,而是从“画派”的风格学角度去研究“京派”包括“海派”,我们的主题就成了“金城绘画与上海、北京的关系”、“徐悲鸿艺术与上海、北京的关系”、“齐白石绘画与海派的关系”……就无法实质性地认识“海派”与“京派”。因而,不理解“海派”,也不可能理解“京派”所以成其为京派,反之亦然。我们的...
画虎说虎|《雄风万里》的创作体会
画虎说虎|《雄风万里》的创作体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百兽之王,是力量、勇敢、无畏的象征,喻意着威严、英勇。如古代率兵打仗,统帅须持有“虎符”以调兵遣将,“虎符”以虎的图案象征军权。纵观历史,虎文化是起源最早的中华图腾文化之一,它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属于原始初民的文化内容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
重庆珍档 | 重庆历史名人徐悲鸿:用笔描绘牛的形象,以行动诠释牛的...
抗战期间,徐悲鸿随中央大学内迁来到重庆,寓居江北盘溪。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现实,让徐悲鸿这位充满人道主义思想的爱国画家深刻体会到人民的疾苦,创作出许多具有鲜明巴渝地域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除了广为人知的《巴人汲水图》《巴之贫妇》《田横五百壮士》《愚公移山》等作品和“奔马”,他的笔下还数度出现...
父亲师从徐悲鸿,网红教师携手“红松”宣扬国画魅力
父亲师从徐悲鸿,网红教师携手“红松”宣扬国画魅力中老年网络兴趣社区的兴起,正在让越来越多的退休人群重新发现生活乐趣、继续发挥自我价值。对此,侯建平深有体会:年过六旬,她选择“站上红松的讲台”,成为一名时髦的“网红”国画老师。“红松”正是近两年来兴起的一个中老年在线兴趣社区,专门为退休人群服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