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现实,AI+手语识别,路向何方?|GAIR live
田英利:我是田英利,自1998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始接触人的表情识别研究。在那里,我与导师和团队共同创建了第一个微表情识别数据库,多年来被同领域广泛使用。在IBM工作三年后,我于2008年加入纽约城市大学,开始思考如何将计算机视觉研究应用于帮助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特别是盲人和聋人。手语作为聋人与外界交流的主要...
情感分析的终极形态:全景式细粒度多模态对话情感分析基准PanoSent
这表明,多模态信息在任务中不可或缺,对提高模型的识别精度至关重要。验证显性与隐性元素的识别性能通过对显性与隐性情感元素的识别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隐性元素的识别难度明显高于显性元素。这反映了识别隐性元素对上下文语义理解的更高要求,进一步说明在情感分析中,应特别关注对隐性元素的识别和处理。验证PpV...
为什么我们容易受骗?心理学家:常识不足,太相信自己
人们经常从影视剧中看到,测谎大师通过观察对方的“微表情”来识破谎言。然而研究者们提到,大量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面部表情、眼神和身体动作等线索在识别谎言中通常是没有帮助的。而且在目前流行的网络电信诈骗中,这类线索通常也比较少。研究者们因此将注意力放在另外两种线索上。心理推论线索是指,人们会考虑他人的...
专访零唯一思创始人吕宝粮教授:为抑郁症患者探索基于情感脑机接口...
吕宝粮教授也指出,“我们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脑电信号对正面情绪的识别率很高,而眼动信号对负面情绪的识别率优于脑电信号。因此,眼动信号与脑电信号有很好的互补特性,基于这两种信号融合的多模态情绪识别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会更高,这为抑郁症的客观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框架。”吕宝粮教授实验室...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厌恶的经典表情是整个面部似乎都皱在一起:眉毛紧紧皱起,双眼紧闭,鼻子皱起,上嘴唇努力上提,下嘴唇努力顶上。翻译过来就是不看、不闻、不吃。如果耳朵能动,也许还会出现不听。当然,实际生活中,如此夸张的外在表现是不多见的。而厌恶的微表情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鼻子向上提。鼻子在其他表情中的作用一般都不太...
微表情识别到底靠不靠谱?来听听陈通教授怎么说
因此,陈通提出了利用组织血氧饱和度(StO2)非接触式地识别心理应激状态(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StO2是皮下毛细血管,静态血管等组织的含氧量。陈通主要开发用于生成StO2的稳健实时算法,研究情感状态下的面部StO2模式。相对于热成像技术,这种方法更为可靠。微表情识别“人虽然会掩饰自己的表情,但总会有不经意间泄露出的情感。但正是这...
专访健康码背后的技术领军人马利庄:人脸识别还可识脸看病
马利庄: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更精准的人脸识别技术,包括与表情和行为姿态相结合。实际上,人脸分为很多块肌肉,叫动作单元(actionunit)。比如,说话时嘴巴附近几块肌肉在动,笑的时候是上面几块肌肉,这是分区域的动作单元。与表情结合,就可以用于教育、海关人物鉴别,甚至将微表情识别应用于侦探和谍报部门。
【中国科学报】人脸识别:从“认脸”到“读心”
“早期的人脸识别技术对图像的光照要求很高,且只能识别照片;目前跨年龄段的人脸识别已经实现,如识别儿童和儿童成年后的照片。”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甦菁介绍,“未来的人脸识别要从读脸向读心发展,根据照片、视频、微表情等,判断人的差异,再结合心理学的知识让计算机不仅能知道你是谁,还知道你在想什么。”...
新颅相学的误导:犯罪人脸识别算法的“黑历史”
近年来,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向政府和私人公司承诺,它们有能力从人们的外表中收集各种信息。有几家初创公司声称能够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雇主根据求职者的面部表情来判断他们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有报道称,有的学校安装了摄像头系统,根据面部动作和微表情(如眉毛颤动),自动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进行处罚。
AI情绪识别技术:你的情绪将不再由你自己定义
2007年,TSA启动了一项名为“通过观测技术筛查乘客”(ScreeningPassengersbyObservationTechniques,SPOT)的计划——机场安保人员接受了培训,要读出在等待航班的乘客脸上的微表情,以此识别恐怖分子。这项计划彻底地失败了——飞行的压力使乘客以非典型的方式观察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