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浪潮下的00后:突破茧房 信息海洋中寻宝
面对信息茧房,有受访00后认为,一直被推送自己想看的东西,会使得人的思维变得更狭隘,无法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且,信息茧房容易造成“信息疲惫”:“由大数据及演算法推送的信息,都大差不差。一开始还会感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新鲜感。”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考研时期,搜过相关话题,App首页便全是考研信息。...
打破信息的茧房,探索最真实的中国故事
打破信息的茧房,探索最真实的中国故事。#闪耀东方第四季##奥斯卡#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登录|注册发布相关新闻找找杨浦的镜头!央视纪录片《人民城市的上海实践》第二集来啦今天12:55|新民晚报新民网人民城市的上海实践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明珠项目——走进钱凯港今天08:05|央视钱凯一带...
2025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跳出信息茧房,突破视野局限》
“信息茧房”让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导致了单调、封闭、刻板的个人信息世界。当下人们看重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因而只有客观理性地看待所有证据,才能跳出“信息茧房”。那么,如何跳出“信息茧...
“信息茧房”是否真的存在?
这个发现证明了一件事,就是我们的担心是完全找错了方向,算法实际上并没有导致信息茧房、没有让他们互相隔绝,相反他们其实被困在了五大媒体当中,美国媒体过度的垄断让大家得到的信息是非常集中化的。这件事情让我们担心的就不是信息茧房了,而是太没茧房了,个性化推荐似乎可能是被我们夸大的。硅谷101:这个发现有...
人大张伊妍:导致“信息茧房”的不是选择性接触,而是选择性回避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与讲师张伊妍在播客中展开对话。他们从粉丝给偶像做数据谈起,谈及了算法被普遍应用的当下,各自对“信息茧房”“算法造神”等担忧的理解。董晨宇与张伊妍在对话中坦言,各自在生活中都是“追星一族”。张伊妍还在前不久发表了一篇关于增加明星的可见性的论文,其中讲到粉丝为了...
如何解除信息茧房的焦虑
2018年的一项研究对2000位英国互联网用户发放了问卷,发现陷入信息茧房的人,基本有两个特质:第一,普遍只使用一种社交媒体;第二,陷入信息茧房的人普遍对公共事务不感兴趣(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即便没有算法,这些人也会给自己打造茧房,躲到自己的喜欢的东西里面取暖。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过得安逸的同时,也在埋怨技...
重新理解信息茧房:为何科学研究与我们主观感受相反?
我觉得有两点,第一是信息茧房这个词,它大概是在2006年由一个叫做凯斯·桑斯坦的政治学家提出的,但其实我更愿意称为他是政客,因为他并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通过时政科学的方式来解释世界的一个科学家,属于狭义的科学家概念。他当时提出信息茧房的时候就特别诡异,因为在2005、06年,算法还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事...
算法一定制造“信息茧房”吗
算法一定制造“信息茧房”吗半月谈评论员陈昌凤当前互联网媒介环境中,基于各种信息数据的“数字化生存”是人们生活的常态,“推荐算法”由此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而人们习惯于将“算法”与“信息茧房”联系在一起。“推荐算法制造了‘信息茧房’”成为一个负面判断,并为大众所知。
算法推送机制下信息茧房效应的反思及规制——以今日头条为例
一、算法推送机制对信息茧房的增强效应信息大数据时代诞生了算法推送机制,在新闻传播领域,国内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计算传播技术。随着新媒体媒介形式的普及,社交媒体、新闻媒体、传播媒介三者共同组成特定数据库。面对庞大体量的数据,算法推送机制成功地起到数据调节、分析、分发的功效,使泛滥的新闻信息更有序地进行分类、...
2024年了,还有人在说“信息茧房”?
深圳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杨洸在研究今日头条时发现,算法推荐对用户并未造成单纯的信息茧房效应,它同样可扩大受众接触资讯的范围,将用户带入更广阔的世界。清华大学社科院发布的《破茧还是筑茧?用户使用、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研究报告》发现,从中长期看,个性化推荐算法不一定是导致“信息茧房”的决定性因素,反而可能为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