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中的历史,退避三舍
楚军以为晋军胆小,加速进攻,结果中了晋军的埋伏,损失惨重,晋文公也经由此战成为齐桓公之后的春秋霸主。这就是“退避三舍”的来历!
小学语文知识(词语归类)集锦|成语|曹植|李白|典故|八仙过海_网易...
一鳞半爪一干二净—箭双雕—石三乌一板三眼二姓之好二三其德三长两短三头六臂四面八方四平八稳五光十色五花八门六亲不认六神无主七折八扣七零八落八面玲珑八斗之才九牛—毛九霄云外十恶不赦十全十美百无聊赖百孔千疮千锤百炼千篇一律万众一心万无—失半信半...
文安荆楚102丨荆楚文化故事——退避三舍
在古代,三十里为一舍,所以“三舍”便是九十里。据考证,周代一里为415.8米,由此可以推算出,晋军“退避三舍”实际退了37422米,即37.422公里。晋文公不仅信守了当年的承诺,还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其成为“春秋五霸”的基础,而“退避三舍”的典故也就此流传下来,启示着我们要信守诺言、知恩图报。策划:徐维洲...
华夏历史上著名典故
这个典故体现了信守诺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晋文公通过退避三舍的策略,既遵守了诺言又成功地击败了敌人。同时,这个典故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9.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的母亲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起初,孟子家住在墓地附近。孟子经常模...
穿越千年的寻根之旅!晋文化为何孕育如此众多的成语典故?藏在成语...
穿越千年的寻根之旅!#晋文化为何孕育如此众多的成语典故#?#藏在成语中的中华文明#表里山河、志在四方、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你知道,这些成语的出处吗?例如“退避三舍”,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至楚国。楚成王收留了他,并询问他将来返回晋国时将如何报答。重耳答道:若我得以重返晋国,成为其领袖...
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一、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古今辉映下的曲沃:成语典故的活化场景
诸如“宾至如归”、“秦晋之好”、“志在四方”、“退避三舍”、“表里山河”、“楚才晋用”、“居安思危”、“从善如流”、“叔向贺贫”等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源出《左传》、《国语》。据初步统计,《中国汉语成语词典》中收录的5000余条词目中,直接产生于曲沃的成语典故就有300条以上,由此引申演变而来...
《跟着国剧去旅行》| 重诺守信、言出必行的《退避三舍》的故事(2)~
用影像闪耀童年《退避三舍》演员表点击可看大图↓↓↓故事梗概: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10.18预告:是认真演绎的宝贝们啊~《退避三舍》《三顾茅庐》的故事~
《退避三舍》故事梗概: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
党和国家领导人怎样把成语典故活用于治国理政实践之中
又如,“七步成诗”的曹植,“入木三分”的王羲之,“穷途之哭”的阮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呕心沥血”的李贺,“胸有成竹”的文与可。说到历史上的故事,相关的成语典故更是数不胜数。关于先秦时期,便有“围魏救赵”“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毛遂自荐”“孟母三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