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简介:穿越千年诗韵,探寻诗圣足迹的文化圣地
草堂内的工部祠是祭祀杜甫的地方,祠内供奉着杜甫的塑像,塑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看到了那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祠内还陈列着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作品,让人在了解杜甫生平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他的诗歌魅力。诗碑廊是草堂内另一处引人入胜的景点,这里陈列着大量刻有杜甫诗歌的石碑。这些石碑不仅书法精...
杜甫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先写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后写自己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直抒胸臆,奔涌直泻,明白如话,水到渠成,对仗工整,佳句叠出,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纵观全诗,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抒情佳作,既写出...
杜甫的历史图景:更好地理解杜甫,更好地理解唐代
但从事实上来讲,到了宋以后,杜甫所谓“诗圣”的地位的形成,是他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政治的批判(当然政治批判是站在忠于朝廷的立场上)、对于一般人的痛苦和灾难的描摹,这些都构成了宋以后杜甫成为“诗圣”的最基本的要素。所以某种程度上,宋以后的人,一直到现在的研究者,他们对杜甫都是带着内外两种崇拜,这...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一路上写下恢弘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此后,杜甫的人生足迹兜兜转转,仕宦之旅跌跌撞撞,他始终未能找到人生的突破口,但在这段时间内,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写下一首接一首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首联“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说的就是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诗人为了投奔他人才远游异乡。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
诗仙李白的一生简述及主要作品|杜甫|明月|唐朝|诗人|贺知章|唐...
(平羌指的是平羌县,平羌县是一个已经撤销的古县)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二十五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有了回旋。
杜甫的三位一体,他的人生可歌可泣,他的故事流传百代,他的诗歌无可...
安史之乱中,杜甫到底经历了什么?本文从杜甫的视角出发,以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重拾杜甫一路向西的人生旅程上写下的重要诗篇,反观安史之乱给家庭带来的悲欢离合与颠沛流离。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的战火,一路向西,出关中,过秦州,来到蜀中,过上了飘零寓居的生活。
TA才不是苦哈哈!生活虐TA千百遍,TA也要做放肆大笑的狂夫
《杜甫传》|莫砺锋、童强《杜甫传》以杜甫的生平经历为经,以杜甫的经典诗词为纬,适当穿插大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有关唐诗的演进背景,是一部将诗人与诗、诗人与社会、诗人与时代相糅合的诗人传记。世称杜诗为诗史,他用诗记录了唐朝,也用诗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在书中,我们可以从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读出诗的...
父母不重视这一点,孩子难有出息
唐宋两朝,46位诗人的生平经历、生活朝代,以及他们经历的历史事件。写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人张九龄。原来一生仕途坎坷,曾三次出任宰相,每一次都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辈。像是孟浩然、王维等诗人,都曾得到过他的举荐。而称霸北宋文坛的大文豪苏轼,是真正的“全才”。
安史之乱,杜甫写下生平最沉痛的一首诗,意境直逼离骚
他没有极力刻画自己忧愁的形态,只是以“头发”的雪白、稀疏,侧面反映了内心的愁闷,这样的描写令人心疼不已。整首诗沉郁顿挫,符合杜甫一贯的风格,正如吴汝伦所言: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杜甫总是能推己及人,以自身经历,写出广大百姓的心声,这也许便是他的诗能引起千古共鸣的原因吧。不知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