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阆水歌》:人生如诗,要虚实相生才好丨周末读诗
杜甫的《阆水歌》,起句便是:“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杜甫下字真是准确,若非亲见,我恐怕以为只是修辞,石黛碧玉,这几个字极妥帖,光影变幻,水色或如石黛,或如碧玉,而相因依,又晕染出水态的柔美。这首诗是唱给嘉陵江的情歌,开口就能感觉到杜甫对嘉陵江的爱。不止杜甫,还有我,还有生活在这里的...
杜甫:一首自怀诗,道尽人间苦楚,承受苦难人生需要多大的勇气?
在历史的长河中,杜甫用他的笔,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品味他的诗歌时,能够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05杜甫这首自怀诗,也道尽人间苦楚,也在告诉人们,承受苦难人生需要多大的勇气?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深邃笔触下,杜甫不仅勾勒了一幅幅时代苍凉的画卷,更深刻揭示了人性在逆境中...
爱国与悲情的诗人——杜甫,诗人的坎坷人生
为了寻求救国之道,杜甫踏上了艰难的仕途之旅,却屡遭挫折,官职卑微,难以施展抱负。在长安的十年,他饱尝了人情冷暖,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这些经历都化作了他笔下深刻的诗篇,如《兵车行》、《丽人行》等,无不透露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强烈控诉。流离失所,心系苍生安史之乱后,杜甫更...
少年成名却科举失利,一生挫折,却从不放弃人生理想的诗圣杜甫
最终,杜甫还是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立秋之后,杜甫便辞官而去。“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从此之后,杜甫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乾元三年(760年)的春天,49岁的杜甫带着家人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后世称为“杜甫草堂”,杜甫和家人总算有...
杜甫的前半生:家族、社会与他的人生轨迹有何关联?
对于杜甫来说,他的家庭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先后婚配薛氏和卢氏,杜甫的父亲杜闲则先后婚配崔氏和卢氏。杜审言初婚薛氏共生六个子女,续娶卢氏只生了三个子女;而杜闲初婚崔氏仅生有杜甫一人,续娶卢氏则生下了五个子女。在杜甫中年以前,杜家维持着杜审言以下的大家庭,薛氏所生子女人数多、年龄大,在...
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为何“高开低走”
杜甫何时开始写诗?他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交友圈与人生观?与唐玄宗一朝同龄的杜甫,怎样见证并卷入了大唐盛世的风云际会?澎湃问吧邀请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助理教授王炳文,一起聊聊杜甫的人生经历(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点击图片即可提问杜甫的一生为何“高开低走”@LINDAAA:杜甫明明家世有所积累,为啥后半生活成了贫困户?
杜甫23首悲怆作品:沉郁顿挫的诗风,抒写时局动荡、人生漂泊悲凉...
言归正传,杜甫抒写人生疾苦的作品太多,比如三吏三别,羌村三首,实在太多不能一一罗列出来。除了他的这些悲天悯人的代表作之外,杜甫一生就是这样郁郁而终吗?肯定不是,下一次再带你了解他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诗史”之前:还原安史之乱前杜甫生活的历史图景
杜甫(712—770)杜诗中隐藏的人生“暗号”虽然历史上有“千家注杜”之盛况,但王炳文指出,“历代注家对于杜甫强烈的感情,也使得杜甫生命历程中某些关键因素,被刻意地掩盖或者人为地调和”。在这本书中,对杜甫人生经历中的关键节点,以及杜诗中的一些隐晦的“手势和暗号”,他做出了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解读。
盛唐,那个传奇的公元736年
公元736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当时正值唐诗的巅峰,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发生。这一年,二十四岁的杜甫正经历着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李白与两位朋友在嵩山约了一场酒局...
揭示杜甫“由凡入圣”的人生密码
纪录片共分为上、下两集,一共50分钟,大量的历史再现,首次还原了杜甫入川和在草堂生活的真实场景。片中聚焦杜甫在巴蜀的故事,记录杜甫在巴蜀地区诗歌风格创作发生改变并达到高峰的历程,探寻杜甫一生中,最为出彩的一段人生经历。公元759年,杜甫为避战乱,携家带口,长途跋涉来到成都,修建了草堂作为栖身之所。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