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白话通史!一本书读懂5000年历史
100多年来,第一个研读《二十四史》三遍以上的学者;一位用两种体例写中国通史的学者;论用白话文讲历史,他说第二,无人敢称第一。史学大家顾颉刚赞他:全国中精熟全史者唯此一人。严耕望说他“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他写就了“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中国历史第一位用白话文讲述上下五千年通史的史...
中国首部白话文通史!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代表作!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首部白话文通史。此书分为上编文化史和下编政治史两个部分,以生动有趣的笔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中国从宇宙洪荒到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涵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方面面,全书脉络清晰,深入浅出,见解独到。此次出版,编选其最为精华的政治史部分,并配有大量...
赵凯、孙晓|史家注史:朱绍侯先生与《今注本二十四史》
项目规模庞大,卷帙浩繁,全书预计1.4亿字、600余本,海内外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300多名史学工作者参与其事,被誉为“文化界的三峡工程”。1994年10月8日,《今注本二十四史》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开笔典礼,由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先生担任项目总编纂。编委会随即着手为二十四部正史和各史单列志书遴选...
辛德勇:谈谈怎样学习历史
在我们熟知的诸位近代史学大师之中,吕思勉先生是唯一一位逐字通读、并且动笔点读过《二十四史》的学者。有人说他读过七遍《二十四史》,这或许多少有些夸张,但据我的老师黄永年先生说,至少应读过四遍或四遍以上(黄永年《回忆我的老师吕诚之(思勉)先生》)。他主张专门治史的学者,对历代正史“最好能读两遍”...
北京保利2024春拍丨古籍文献 金石碑帖 翰墨菁萃 西文经典_腾讯新闻
提要:是书系清顺治帝福临鉴于明亡之教训,从历代经史著作中辑录有关政事的论说,并亲自为之笺注,阐明修身齐家之书。内收文三十篇,共分三十章。卷首清顺治十二年(1655)《御制资政要览序》。字体悉依明司礼监本之旧,版面行格疏朗,用纸极佳,粗黑口、粗板框,原函原签,原装包角,妩媚又不失皇家雍容之气象,实为写刻...
中国史,就是一条文明的长河
每本书都是大白话讲历史,就像在读大师翻译版的《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借用一句读者的评价——喜欢历史的读者,直接闭眼入(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跳出原有的认知局限,拥有高瞻远署的人生视野。学生读,随手一翻就是现成的写作素材,打通大语文。这样一套,作者阵容豪华、内容含金量巨高,史学界公认的扛鼎之作。
《清史》到底应该用文言文还是白话文?
但这个其实并不是文言得以成为古代史书规范文体的最关键原因——毕竟白话也是可以规范化的,现代人,但凡稍微具备点古文素养,同样可以去阅读唐代的白话传奇小说,至于明清时候《四大名著》,那就更不在话下。那么,真正让文言成为《二十四史》通用书面文体的因素是什么?很简单,两个字:成本!而这个成本,又分为记录、保存...
编撰29年,《今注本二十四史》即将完成
《二十四史》的文字有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我们选择‘今注本’时没有选择‘白话本’也是为此。为了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庄严。因为白话文的《二十四史》就不再是《二十四史》了。正如翻译成白话的唐诗就不是唐诗了。”王石说。“今注本”《二十四史》融史著和史学于一体...
这部书修了29年,注书者21位已去世,王石揭秘《今注本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的文字有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我们选择‘今注本’时没有选择‘白话本’也是为此。为了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庄严。因为白话文的《二十四史》就不再是《二十四史》了。正如翻译成白话的唐诗就不是唐诗了。”王石说。在中国古代,修史对一个朝代来说有多么重要?可以说是事涉政权。王石举例说,明朝...
一部书修了29年 专家解读《今注本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的文字有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我们选择‘今注本’时没有选择‘白话本’也是为此。为了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庄严。因为白话文的《二十四史》就不再是《二十四史》了。正如翻译成白话的唐诗就不是唐诗了。”王石说。在中国古代,修史对一个朝代来说有多么重要?可以说是事涉政权。王石举例说,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