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公益电影放映员:一年放电影300多场 为乡亲们服务30多年
从早期的经典影片如《少林寺》、《地道战》,到如今的现代电影和一些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影片,他总是力求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影片,满足大家的观影需求。他还会在放映前播放一些公益宣传片,例如防诈骗、垃圾分类、防溺水等,将电影放映与社会公益宣传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村民提供有益的信息。蔡圣友的“露天影院”...
光影背后的无悔芳华——电影放映员刘有平的故事
“电影《芳华》曾在我们部队取景,每次放映《芳华》,我就想起在部队的岁月,想起在部队学到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干起工作就更有力量了。”刘有平说。2014年,刘有平从云南某部队退役回到江津,12年的军旅生涯,锻炼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更淬炼出他甘于奉献、无私无畏的精神。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庆聚维...
坚守37年 当好电影放映员
1987年,金永林正式成为一名基层电影放映员,“当时都是胶片电影,《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数十部经典的电影胶片,我都珍藏着。”自上世纪90年代起,前往电影院看电影的人逐渐减少,金永林就自费购买了放映机和拷贝设备,把电影直接送到了群众家门口。“现在科技发达了,数字电影只需要投影仪和两个音响,播放效果就已...
边境上的电影放映员
跟随着孟英的放映车,下午五点从百灵庙镇出发前往乌兰察布嘎查,记者一路走一路看,听孟英讲述边境放映员的工作日常,与牧民们聊天,才知道孟英的“快乐”和“不累”,是多么不容易。与包头其他旗县镇村社区的公益电影放映员不同,在达茂旗这个名副其实“地广人稀”的地方,放映员驱车前往各个嘎查村,动辄就要开上百公里...
光影时代 风情大理|茶应明、李玉华夫妇:农村电影放映员的故事
(以前的“扁担放映队”图片由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提供)茶应明、李玉华夫妇:13年放映1872场电影在大理弥渡县红岩镇,有一对放映电影的夫妇。2011年大理州启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时,丈夫茶应明就在红岩镇12个行政村放电影,在他去世后,妻子李玉华接替他成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员。按每年144场电影算,13年里...
一位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光影人生
一些老片子经过数字化处理,效果特别好,像《少林寺》《木棉袈裟》等,勾起了不少老人的美好回忆(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每次放映这些怀旧影片,来的人都特别多,他们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这里也提供了一个休闲交流的空间,一种心灵的慰藉。”在放电影之前,他们也会放一些科教片,比如垃圾分类、防火、防诈、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宣传片,非常实用...
乡村电影放映员
其实,两个放映员吃东西一点不挑剔,待人也随和。记忆中,那位白净国字脸上常挂着笑的是“王同志”,他体形魁梧,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的白衬衣、笔挺的蓝裤和干净的黄布胶鞋,让许多人误以为他是公社干部。可他是临时工,听说以前在部队放过电影。饭桌上,“王同志”说话轻言细语,夹菜只夹眼前盘里的。相反,他的...
一个山乡电影人的42载“追光”人生
电影院的主人叫邵荣华,在当地家喻户晓。这个扎根山乡的电影放映员,已“追光”42个春秋。看坝坝电影是乡民的节日今年62岁的邵荣华,是1979年毕业的高中生,在当时的农村算是个文化人。邵荣华从小喜欢看电影,也是他对外面世界的想象与眺望。1982年,他所在的万州区文明乡(现已并入龙驹镇)招聘电影放映员,他被录取...
电影放映员都振明坚持在乡村放映电影50余年——为更多乡亲带来...
“今天我们为大家放映的是一部乡村喜剧片……”夜色渐深,伴随都振明的介绍,人群逐渐围拢过来。今年69岁的都振明是土生土长的安丘人。1972年,他进入安丘电影公司(现安丘市电影发行放映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一干就是43年。退休后,热爱电影的他选择继续从事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让电影更好地走近乡亲。
你看过露天电影吗?50年,他拥有百万观众!
老彭名叫彭步钦1969年入伍1973年退役是一名社会公益电影放映员1974年他还是小彭的时候开始参加电影放映工作今年正好50年上世纪70年代能看场露天电影是奢侈要是听说村里晚上放电影白天铲地都比平时起劲儿“那时受欢迎啊到了80年代电视开始走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