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那么神,为何只是在冀中地区且无法复制?现实远比电影艰难
冀中地道战的“秘密武器”:地形与人心地道战的诞生,可不是八路军心血来潮,跑去地下建几条小路。那可是真正的“技术活”,不是你随便挖两铲子土就能搞出来的。冀中平原土质松软,地下水位也不高,这样的地质条件,恰好适合挖掘和隐蔽。村子和村子之间,可以通过地道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地下网。这不是夸张,冀中根据...
揭秘地道战:为何出现在冀中根据地,且无法大规模复制?一文了解
我们所熟知的地道战,最早发源于冀中地区。吕正操回忆:“地道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的。开始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为了防敌抓丁,在不得已时就藏入菜窖、山药窖内。继而挖掘了隐蔽洞,也只是挖在家中或院落里,叫“地窖子”,也叫“口袋洞”、“蛤蟆蹲”。在这种洞里不能活动,不能作战,只能消极隐蔽,敌人一旦...
冉庄地道战,铸就抗日丰碑
电影《地道战》可谓我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英勇的冀中平原民兵在地道中快步穿梭,从墙根、牲口槽、炕面灶台等处倏然出枪,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措手不及……这些战斗场景真令人叫绝。我们有幸参观电影《地道战》中“高家庄”的原型——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史料介绍,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
与《地道战》相连的人生
钻进村落下那纵横交错的地道里,我突然想到抗战作家李克和他的《地道战》,回忆起1991年时陪同李克老师重返他曾经战斗过的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场景。《地道战》是一部反映冀中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利用地道神出鬼没打击日寇的长篇小说,是抗日战争的红色经典作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光靠勇敢是不够的,志愿军是靠什么战胜美军的范佛里特弹药量
188师师长张英辉是杨成武的老部下,跟着老首长在1944年从晋察冀一分区来到冀中后,对冀中密如蛛网的地道印象深刻。阵地上原来留有南朝鲜军挖的战壕和防炮洞,对于美军疯狂的火力输出给我军造成大量杀伤,张英辉决定借用地道战的战法。他命战士们将防炮洞挖深,将战壕挖宽挖深,并与防炮洞连通。同时,各部队组建了...
地道战的残酷真相:胜利背后的血泪,远非电影所能描绘!
“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是一首曾经脍炙人口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做《地道战》,描述了我们的先烈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采用的一种新型战术(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在很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当中,地道战被描绘成了一种效率极高,效果极好的作战手段。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地道战其实并不是那么好打的,无数战士为此付出了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
芜湖神山公园,经典上演!
说起《地道战》,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影片自1966年放映后便风靡全国,创造出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电影讲述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日本侵略者“扫荡”,创新利用地道战打击敌人、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重温这部老电影,感受峥嵘岁月。市民张伯伯说,这样的形式既能纳凉、又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斗智斗勇!解锁电影《地道战》的台前幕后
电影《地道战》于1965年拍摄完成并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影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道到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中的发展过程。《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电影《地道战》。
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20世纪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反映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游击战术的影片《地道战》和《地雷战》曾经风靡全国,家喻户晓。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是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为了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在不利的地形和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条件下,化整为零,在与敌周旋、殊死战斗中创造的游击战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中的地道战》预习、学习、课文全解
许多名篇被收入教科书和拍摄成影视剧。主要作品《西流水的孩子们》《白求恩大夫》《高原短曲》《上海的早晨》等。掌握课文的写法本文从不同方面介绍地道战,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式样及其保护人们、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难攻、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