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他喜欢亲切地喊弟弟的小名:卯君、阿同—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老年。他记得弟弟小时候的种种趣事。有一天下大雨,兄弟二人放学后没法按时回家。他们便在学堂里和同学程建用、杨尧咨一起联句赋诗,一人一句,相联成篇。程建用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在雨中俯仰摇曳,抢先说道:“庭松偃仰如醉。”杨尧咨立即接道:“夏雨凄凉似秋...
苏东坡的最后一年
自从嘉佑元年(1056年)春与父亲和弟弟一同离开四川眉州老家,赶赴东京(今河南开封)参加科考,苏轼以后三分之二的人生就都在朝向那个明确的目的地跋涉。曾经不止一次,看起来离已是近在咫尺,下一个瞬间却又远在天涯。然而,不管是唾手可得还是遥不可及,那个目的地始终在那里召唤着他……下一站:常州。更确切地应该...
苏轼:父是学霸还鸡娃,弟是捞哥狂人,三妻妾爱他如命,儿是天才
他的父亲苏洵是个有名的才子,母亲亦才华横溢。苏轼最早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程氏,完成启蒙后,苏洵接管了苏轼兄弟的学业。苏洵幼年时对读书不上心,但却对两个儿子的学习极其上心。苏洵自己早年不读书,为何疯狂鸡着两个娃娃读书?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实际却非常好理解。苏洵虽早年不读书,一心游山玩水,但27岁以后突然明白...
陈持平:我画我说苏轼苏辙和他们的“怀渑池”“渑池怀旧”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20岁的苏轼与18岁的弟弟苏辙由父亲苏洵带往汴京会考,兄弟二人同时中了进士。苏轼中进士第二名。当时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重视而将该文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非常赞赏,本来要选为为第一,但又担心该文是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就列为第二。没有想到,试...
范仲淹: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河南人和他为天地立心的朋友
张载15岁那年,父亲在任上病故,是他带着年仅5岁的弟弟张戬与母亲一起,护送父柩越巴山,奔汉中,至陕西眉县横渠,在盘缠用尽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将父亲葬于横渠南大振谷迷狐岭上,并定居横渠。52岁的范仲淹是那个时期文武双全,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说话是很有分量的,张载自然听得入脑入心,他接过范仲淹赠送的《中庸》就...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③这时候,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走过来,后面跟着一个女人,一手搭着他的肩膀,一手拿着导盲棒——一看就是他妈妈;后面搭着妈妈肩膀的,一看就是他爸爸,手里也拿着导盲棒(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少年温柔地提醒道:“爸你扶好妈妈,妈你抓紧我肩膀。这里人多路窄,但是小鸟特别好看。咱们右手边正在叫的是两只玄凤鹦鹉,黄色的身体,脸蛋儿却红...
生于四川逝于江苏的苏轼,为何却葬于河南
苏轼为端明殿学士,故以“端明”相称;“老泉”则是父亲苏洵的号。苏轼苏辙的本意,当然是想回到眉山故乡、葬在祖茔父母的身边。虽然“夫其不怀”心向往之,但情势所迫“势不克从”,也是无奈。苏轼从被贬谪的海南被召回朝,由于旨意准许他自行选择去处,所以一开始是计划去颍昌(河南许昌)跟正在那里的弟弟苏辙会合...
古人眼里的“风水宝地”是什么样?为了选到理想葬所古人能有多努力?
而他又葬在何处呢?竟然是郏州……即今河南平顶山郏县。苏轼的生平并未与郏州有过什么联系,因此一代文豪最终归葬郏州历来众说纷纭。但无论有何种考量,苏轼最后就选择了郏州。他在临终前给弟弟的书信中说“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中国河南郏县三苏坟三苏园三苏雕像。摄影/张伟红,来源/图虫创意...
教育周刊丨马背上的怀弟词
苏辙是苏轼唯一的弟弟,也是他一生最好的诗友。苏轼许多诗词都是为弟弟而作的。例如,他到密州后为苏辙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嘉祐六年(1061年)写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诗。在人生难以常相聚的感怀中,苏轼平易...
中国历史上的被贬达人:是运气背还是能力差?做官40年,被贬33年
他就是苏轼。他为何屡遭贬谪,是运气太差还是能力不行?书香门第才八斗,离京守孝错过良机宋仁宗年间,大宋王朝国力昌盛,文风大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个书香世家孕育出了一位文坛新星——苏轼。苏家自先祖苏味道开始,便是极负盛名的文学世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并称为才思横溢的"三苏"。年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