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崔铭教授揭秘:苏轼与王安石的恩怨交织|东坡大家讲
1069年(熙宁四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守完父孝回到京城,王安石已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原本交往不多的两人,因这场变法而命运交织,关系在新旧党争中变得复杂。“在政治上,他们前期政见不合,是敌对的关系,但后期苏东坡渐渐理解了王安石的一些改革措施。两人都是北宋文坛巨匠,对对方...
不懂就问,谁是张怀民?
不仅苏轼跟张怀民有来往,苏轼的弟弟苏辙同样如此。1083年农历十一月初一,苏辙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全文更长,这里只摘录最重要的一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河北清河县张君张梦得被贬齐安(黄州古地名),在住所西南建造亭子,面朝长江,我哥...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彼此生命中早已融为一体,无法割舍。倘若没有苏辙,那位至诚至真的兄弟,苏轼的人生或许早已在乌台诗案的阴影下黯然失色,身陷囹圄,命悬一线。有这样的弟弟,对苏轼而言,真乃人生之大幸。有此兄弟,夫复何求!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朝廷有个二把手弟弟!
哥哥名字里的“轼”指的是马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而弟弟名字里的“辙”,则是指马车碾过留下的车轮印子。苏洵为他们取名字时,明显是想让哥哥照顾弟弟:只有马车安然无恙地保持前行,车轮印子才可一直有。兄弟俩幼年时,的确更多地是哥哥在照拂弟弟。苏轼发蒙早,他识字也先于弟弟苏辙,弟弟开始识字学文后,苏轼主动充...
苏轼写给弟弟的另一首《水调歌头》,画面感超绝,字字深情缱绻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节,彼时苏轼在密州任职,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见。对月怀人,他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感动了后人上千年。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写完这首《水调歌头》后的第二年,苏轼便真的实现了词中的期望,与苏辙相见并共度了中秋。
北宋著名“社牛”苏轼:四海之内皆朋友,谁是我的心头好?
王安石变法期间,其父在京都任赤县令,李公麟的弟弟娶了王安石的侄女(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他本人多画道释题材,佛印法师曾以“天上石麒麟”来比喻其才能。苏轼与李公麟初次交往,应是在元丰末年至元祐初年,最初是因为苏轼幕僚李之仪向苏轼介绍一幅李公麟画的地藏像。苏轼回信说,我本不了解此学,并不知道画中所绘是谁,但其用笔之妙和...
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之际,年届四十一的苏轼,自杭州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已近两载,与胞弟苏辙已六年未得聚首。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银辉洒满人间,苏轼身在密州,心系国运,亦满怀对京华故里的深切向往。同时,对近在咫尺却难相见的弟弟苏辙,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汹涌。他举杯邀月,直至东方既白。此情此景,灵感迸发,...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苏轼比弟弟苏辙长三岁。父亲苏洵给他们俩起的名字别有用意,他知道苏轼锋芒太过,希望苏轼敛其光芒,以求无用之用,如同车前那根好像没用的横木——轼。他知道苏辙是让他放心的,他的品性,如同无言而不争的车辙,虽遭遇万般碾压,却踏踏实实地留在地上。
文史丨你被馋哭了吗?那些年,苏轼吃过的“馒头”
北宋的崇宁二年正月(1103),姜唐佐前往京城参加礼部会试,路过汝南时,前往拜访了客居此地的苏辙。当时,苏轼已经去世一年多了。遇见恩师的弟弟,姜唐佐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便将苏轼当年赠送给自己的两句诗拿给苏辙看,苏辙见了,不由得流下热泪。他后来记载道:...
做苏轼的弟弟是什么感觉?为了保护哥哥,苏辙一路干到了宰相之位
做苏轼的弟弟是什么感觉?为了保护哥哥,苏辙一路干到了宰相之位2024-05-1803:42:41农村金山呀广东举报0分享至0:00/0:00速度洗脑循环Error:Hlsisnotsupported.视频加载失败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农村金山呀16粉丝欣赏田园风光,分享农民生活,感受乡村风土人情和农家美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