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看字“识半边”,错读了一个汉字,却硬生生被他读进了字典
清朝乾隆年间,福建泉州知府陈世昌在编纂《泉州府志》时,曾经对"埔"字的来历做过一番考证。据他记载,"埔"字最早出现在唐代,是闽南地区农民对平坦田地的一种称呼。那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经常将打渔剩下的鱼虾和海草堆积在海边荒地上,日积月累,这些废弃物就和泥土混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肥沃的土地。当地...
文物上居然出现简体字!是假的吗?
新文化运动时期,诸多学者不仅推广白话文,同时也大力推广简体字。当时鲁迅说了一句惊人的名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他与钱玄同、刘半农等民国大家甚至提出要把汉字彻底简化成拼音。当然这一想法最终并没有成行。1935年,国民政府在钱玄同编写的《简体字谱》基础上颁布了《简体字推行法令案》,并由教育部公布《第一批...
为什么中国大陆停用繁体字,推行简化字?网友回答引上万人共鸣!
建国初期是80%--我一直认为是有问题的,民国或者清末均有问题。因为1980年的中国识字率才达到65%,这个30年才脱了45%,这30年中曾经初,高中都开到大队小学了。简化字方案的制定者自己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常用汉字的简体字中只有一个字是49年解放以后完全新造出来的,其他简体字都是历史上已经有的。其实宋代以后出现...
民国时期银元用得好好的,为何要用法币取代?只因美国出台一政策
法币改革后至1936年下半年又生产5亿元价值的“B字”银条,银两的废止是中国完成了对币制的一次真正而有效的简化工作。一座拥有合格人员的现代化造币厂的存在,为铸币的基本改革扫清了道路。造币厂在1935年币制改革后,又集中力量铸造法币本位币1元以下的各种辅币,从1936年2月开始发行使用。中国币制改革能顺利成功,中...
台湾人不知道简体字更方便吗?是有人不允许他们使用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有过推行简体字的运动了,因为民国提倡普及教育,不光儿童要上学,很多成年人也要上识字班,繁体字难认难写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了,因此,很多人都提倡要对繁体字进行简化。比如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钱玄同就说过:“数千年来,汉字的字体是时时刻刻在那儿被减省的,从殷周之古篆变到宋元之简体,时...
蒋介石两次要简化汉字均遭抵制,台湾回归后,会强推简体字吗?
在台湾,繁体字被称为“正体字”,是蒋介石主政时代基于复兴中华文化的原则而全面推动的,沿袭了在大陆的使用习惯(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在他们看来,汉字本无繁简之争,是大陆非要简化汉字,其实繁体字才是汉字的正统。因此,国民党据台的几十年,一直推行“正体字”,除记者等职业人士速记时偶尔使用简化字外,台湾人早已习惯使用繁体,...
“国”字里面为何是“玉”
其中,“囗”字出现最早,使用时间也比较长;“囻”字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国”字在唐朝的敦煌写本中曾经出现,民国时期的青花瓷盘正面图案中也有“国”字;“囯”字在太平天国时期经洪秀全的强力推广而为民众所熟知。1956年6月,新中国开始推广简化字,想在这几个字中选择一个既符合字义又便于推广的文字,据说当时...
从武周新字说起
武周时期,吐鲁番地区按律使用武周新字,但考古发现这些字出现了大量简化,比如“月”字中间本是“卐”字,吐鲁番墓志简化后与“水”或“币”相似;“日”字中间的“乙”变成一点。敦煌写经出自武周时代官府所造者,无论题记、经文,皆书写新字,而占绝大多数的民间写经只在醒目的题记上书写新字,因经文冗长,不易被察...
繁简之争:历史与身份认同的纠葛
在抗战和内战期间,解放区曾使用过一种简化字,并随着全国的解放流传开来,被命名为“解放字”。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汉字简化运动有了党和政府的指导,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三:台湾、香港在冷战氛围之中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如果按照事情的发展,港台地区也应该承接着民国时期汉字简化运动继往开来,继续施行汉字简化的运...
从武周新字说起-光明日报-光明网
????武周时期,吐鲁番地区按律使用武周新字,但考古发现这些字出现了大量简化,比如“月”字中间本是“卐”字,吐鲁番墓志简化后与“水”或“币”相似;“日”字中间的“乙”变成一点。敦煌写经出自武周时代官府所造者,无论题记、经文,皆书写新字,而占绝大多数的民间写经只在醒目的题记上书写新字,因经文冗长,...